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诗歌的喻世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诗歌的喻世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文学类书籍?
一、中国古典文学。
《诗经》、《论语》、《孟子》、《大学》、《左传》、《史记》、《古文观止》。
《中国古代诗歌选(中国历代诗歌选)》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四大名著(明代四大奇书)
苏东坡《题西林壁》蕴含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运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同。’这首诗是副有哲理的诗。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要认识事务的多样性,要突破自我的束缚。看问题要细致分拆,要由表象认识到真象。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位置不同,看事物、问题的角度不同;地位不同,看问题、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问题、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隘的视野,跳出这个问题、事物本身,全面立体观察分析问题、事物,摆脱成见。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的深刻意义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写诗,有两种境界最易取素材,一种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一种是人生潇索的时候。苏东坡在写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的时候,是何等意气风发,大江东去,浪淘尽……谈笑间,強橹灰飞烟灭……而这首题西林壁,则是被流放途中,一种意气消沉的时候,看着眼前风景借诗解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极喻朝廷听信偏见,对自己的误解,不懂得换角度看问题,致有今日的流放。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就是朝廷还不够了解我苏东坡,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得角度不够高罢了。换在今天,最明显的就是老板与工人问题,老板:我给了你们应得的工资,你们却在岗位上消极应对,一点也不为企业着想。工人:你老板就给我那一点工钱,我为企业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还要怎样?其实只要换位思考,多个角度看问题,才不致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也是从写景抒发作者内心感想。
写此诗是当时不得志而发的,由黄州贬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九江与友人游庐山,触景生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上是写景,其实暗指人世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从千姿万态庐山风景,读懂了政治的玄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写景看出作者的理性,这两句奇思妙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峰岭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一峰一岭局部表相而已,认识不了庐山内在的东西。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位置不同看问题就不同,对事物认识很容易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超越狭小范围,克服主观偏见。
苏轼这首诗语浅意深,写景寓意。使人百读不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诗歌的喻世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诗歌的喻世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