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庭坚诗歌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庭坚诗歌与词创作的异同?
诗庄词媚,诗言志,词缘情,黄庭坚自觉地让诗词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本文从其诗词创作入手,比较了其在内容,风格,表现手法诸方面的差异,以此来说明"诗词之别"在诗人头脑中的反映.
黄庭坚在北宋文坛的地位很显然被低估了,很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是书法家,反而忽略了他的文学上的成就,其实无论是诗歌和词,那都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以他的诗歌来说用词讲究,层次分明,写得很有韵味,完全可以媲美唐诗,其中的名篇佳作,可谓是比比皆是,连苏轼和欧阳修都对他赞誉有加。
当然宋朝的词才最为后人津津乐道,黄庭坚生于那个时代,自然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同样水平很高写得不错,譬如《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就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词意境高远,而且有一种如梦如幻朦朦胧胧独具一格的美,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不仅写出了新意,也是宋词里的千古名篇。
黄庭坚的诗是以什么风格?
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生新瘦硬,生新瘦硬向来被认为是山谷体诗风的特征。“生”者,新鲜活生,不落俗套;“新”者,清新奇特,抛弃旧调;“瘦”者,洗净铅华,摒绝绮艳;“硬”者,刚健挺拔,力矫柔弱。黄庭坚作诗,常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黄庭坚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他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黄庭坚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的次联“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上下句的意思相去很远,读来有奇崛之感。
黄庭坚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等。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字面较为平常。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等,矫健奇峭。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山谷体诗歌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黄庭坚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春阴黄庭坚古诗?
《春阴》黄庭坚 〔宋代〕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译文
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就像小黄牛的角,刚长出来的蕨菜像小孩的拳头一样卷曲。
试着找寻野菜烹饪美味的春饭,这边是美好的江南二月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