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左思诗歌的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左思诗歌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左思的地位?
左思写的《三都赋》火了以后的左思也是名声大振。很多的文学爱好者都跑去买好纸笔,想把左思的《三都赋》抄写下来。结果导致纸张严重缺货,于是那些卖纸是商家开始疯狂的涨价,也因此有了洛阳纸贵故事的一说了。
左思的诗继承和发扬了汉魏诗的优良传统,情调慷慨,语言简劲,才力充沛,风骨兼备,在西晋诗坛上超然独拔,而有“左思风力”之称。左思《咏史》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打破了“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开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
吴均写景的诗文都有哪些特点?
1、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2、如《送柳吴兴竹亭集》中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3、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4、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
5、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诗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说的是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能继承“建安风骨”传统,写出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惟有左思。《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它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往往借古抒今,抒写怀抱,抨击门阀制度,多反抗不平之音。
钟嵘评左思《咏史》说:“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典”即典雅,多引史事;“怨”即不平,用史事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精切”即指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得精切贴当;“得讽谕之致”即是指诗歌具有鲜明的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咏史》诗内容深刻、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语言直率质朴,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故钟嵘称其“左思风力”。
左思(250? - 305?)
西晋诗人。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儒学世家。貌丑口讷,不好交游。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前后,以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移居洛阳,官秘书郎,列入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以《三都赋》名动京师,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元康末年,辞官退居故里,长期专意典籍。病逝于冀州。
今存诗14首。《咏史》诗8首,一篇之中,不专咏一人一事,而是错综史实,融合古今,连类引喻,借古讽今。咏史与咏怀浑然一体,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其二、其七、其八),或表现为国立功的生活志向(其一、其三),或抨击门阀制度以示对士族的蔑视(其四、其五、其六)。注重内在感情的深切抒写,发泄了广大寒士的愤懑,回荡着壮志难酬的悲凉。钟嵘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诗品》),认为这是一组讽谕性的政治抒情诗,虽引用典故史实,但自然贴切,绝少雕琢之痕迹,不同于陆机之繁富;气韵深沉,骨力苍茫,又异于潘岳之清绮。钟嵘称其风格为“左思风力”,气势雄健豪放,笔调劲拔矫峭,境界高远浑厚,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开启后世咏史诗之先河,对陶渊明发生过较大影响,代表了西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赋存2篇。《三都赋》体制宏大,事类广博,文采富丽,为后期大赋的重要作品。作品旧传有集5卷,大多散佚。余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左太冲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左思诗歌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左思诗歌的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