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永遇乐诗歌鉴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永遇乐诗歌鉴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歌鉴赏(8分)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1)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的美丽景致,反衬自己的凄恻心情。
(2)以盛日衬如今:描写自己昔日作为闺门少妇“簇带争济楚”的闲适和欢乐,反衬成为孤孀以后的憔悴和慵懒。
(3)以他人衬自己:描写“洒朋诗侣”热情相召、游兴浓厚,反衬自己的寂寥和漠然。——以此来突出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义?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承上而来,针对孙权在进口时候写的。
”舞榭歌台“不仅点出京口的繁华,并且透漏当时对歌舞的争逐,象征着东吴的兴盛局面,代表着孙权时代的繁华景象,英雄孙权的显赫功绩照耀千古.
而后一句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则写作者感叹壮丽河山依旧,但时光无情,这种局面和场景已不复存在,一切繁华尽享,英雄事业都被历史风雨吹大的荡然无存.
这句话意思是: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含义:作者借古伤今,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虚实结合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杨慎评价“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如何理解这首词?
苏轼之后,无疑是辛弃疾最为豪放,他能将英雄气节化为儿女情长,既慷慨激昂,又缠绵委婉,秾纤绵密,情韵悠长。刘熙载称赞“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夐异!”
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难懂而意深,杨慎列为辛词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此词作于1205年,词人66岁,任镇江知府。
译文:江山如故,再无东吴英雄孙权遗迹。昔日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化为土。斜阳照草树,普通街巷与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儿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效法汉将伐匈奴没 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仓皇而逃。还记得四十三年前:金兵劫掠扬州路,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问 :廉颇虽老,还能吃饭吗?
辛词好用典,这首词典故用得无痕无迹,引典述怀,不言自明。
1 正用典故。
孙权,刘裕,英雄豪杰,京口起兵,平定战乱称帝,千百年后,江山依旧,可英雄已入土,再也寻觅不到大有作为的英雄。这是词人对英雄的钦慕与敬仰,对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感慨,苍凉而沉郁。2 反用典故。
元嘉年间,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出兵,妄想建功,却落得个仓皇而逃。草率北伐抗金有危险,这是词人反对仓皇北伐,对国事深重的忧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永遇乐诗歌鉴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永遇乐诗歌鉴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