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诗歌的一读二读三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诗歌的一读二读三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词中的“还”字,什么时候读“hai”,什么时候读“huan”?
还是个多音字,当作为副词时读hai,“仍然、依旧”的意思。
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当作为动词时读huan,是“返回”的意思。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实,古代“还”就读huan音,hai是现代人区分出来的。有一些古诗到底读“hai”还是“huan”一直存在争议。
还这个字在《平水韵》的十五删里,是没有hai这个发音的,记得评书里和京剧得念白里常有一句话:还则罢了,还读作huan。
古诗词包括赋里的“还”有不少例证,比如曹植的《洛神赋》中:
注意韵脚:安、还、颜、兰、餐。魏晋时还没有出现官方的韵书,写诗赋都是按照口语押韵。还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唐朝以后有了韵书,大家写诗押韵大都是按照官方韵书的规则。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宋朝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依然没有hai。
以上的“还”都是动词,今天读作hai,是作为副词。作为副词除了上面举的评书和京剧的例子,更主要的证据是看《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古人每一个字都是有注音的。
康熙字典
1.《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
戸關切:hu+guan=huan。
我想把“还”字分开写分开念,比如把繁体的专念一个音,简体的一个音,一个音一个意思,以后可以减少官司上的纠纷。例如“還”念hUan,就是hUan给人家的意思,“还“念hai就是还有的意思。
汉字中,多音多义字比较常见。影响文字读音有两个非常重要因素:一是意义,意思不同,读音便有可能不同。二是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别。
诗词中的“还”字,因其意义不同,或读作hái,或读huán,或读作xuán。
比如以下诸例:
先秦的《诗经·采蘩》中“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西晋的美男子潘岳《思子诗》:“一往何时还,千载不复生。”
南北朝时期江淹《杂诗·古别离》:“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再如隋唐之际的王绩所作《赠学仙者》:“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
盛唐时期,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
中唐时期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其六:“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沈。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如南唐后主李煜,怀念过去的帝王生涯,其词中的“还”字,多有“依然、仍旧”之意,比如:“还似旧时游上苑”,“拂了一身还满”、“更行更远还生”、“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等。
诗为什么要押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中文名: 押韵
诗词韵律
不是非常了解,谈谈个人看法。
没有格律写诗,就像拆掉网线打球。——弗罗斯特
创作的极限,不是自由,恰好是敢于束缚自己。
因为一个人的头脑始终是有极限的,如果散漫的任由其发展,便很难集中力量来构写一个点。与之相对,在束缚的情形下,反而有可能突然间想到一个更好的词和字。(麦基)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炼字。我印象很深刻的,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诗人反复思考琢磨,最后才选择了这个字。与之类似的还有贾岛的推敲一词,“僧推月下门”。
至于那么多汉字,因为音律而放弃其他的选择,是否浪费?其实,无论如何,一首诗也不需要那么多备用选项。就像生命要敢于放弃一些无用的负担,写诗也应该敢于限制自己。只有放弃冗杂,才能更好的集中于自己拥有的那部分文字,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字来。
回忆了一下,从诗经开始,诗歌就有一定的格律。一直到后来发展越来越严苛,这是必然的。就像围棋下多了之后,出现了定式一样。格律可以帮助诗人更好的更方便的写作,同时更方便其他人理解。
格律之所以这么发展,除了自有其道理,大概也是逃不脱物理发展的规律吧。
诗是一种用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充分抒发人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休裁。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简炼精当,音律和谐婉转。
诗,又称为诗歌。起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后发展成具有一定音律要求的乐坊诗歌。起初,诗歌不分家。由于有些诗的韵律不符合曲牌的要求,于是,把合乎曲的诗称歌,不合乎曲牌要求的称诗。
押韵,又叫压韵或叶韵。把韵母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称为韵部。把相同(或相临)的字按一定的要求放到诗歌的某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称为韵脚,将同(或临)韵母的字放到诗歌不同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位置叫押韵。韵押得恰当的诗歌读(或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顿挫悠扬的音律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易于记忆和流传。
古体诗对押韵的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相对宽松。人们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押韵的诗更易于朗诵(或吟唱),易于记忆和流传,因此,押韵便成了写诗不可或缺的一环。后来,有人发出了“无韵不成诗”的感慨。
一首好的诗歌,首先要语言凝炼,通俗易懂,具有高深幽远的意境,富有真切充沛的情感。这些是诗歌的灵魂。如果再把韵抻得恰到好处,那就锦上添花了。因此,写古诗时,人们习惯地有意无意地要压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诗歌的一读二读三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诗歌的一读二读三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