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同风格的诗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不同风格的诗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甫李清照的诗词的风格是什么?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
杜甫创作的高峰集中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诗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低沉、压抑为主。集中反映了烽火战乱、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
如《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就 描述了蒿草斜阳、满目疮痍的衰败景象。
如《三吏》、《三别》——“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连老妇也逃脱不了被抓壮丁的命运。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连诗人都流离失所,整日为生计愁苦,可想而知民不聊生地到什么程度。
当然杜甫也有被誉为“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个人最欣赏的是被称之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宋代李清照词作实力超群,是婉约派代表,更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和杜甫相比李清照早年生活优渥,作品多表现大家仕女玩耍游乐,慵懒悠闲的场景,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等。
当丈夫赵明诚病逝,北宋南迁后李清照生活窘困,颠沛流离,其作品多以悲情感伤为基调。最有名的当属《声声慢.寻寻觅觅》花,说不尽的忧愁,话不尽的凄凉,让人真正体会到“怎一个愁字了得”!
杜甫的风格突显为“沉郁顿挫”。这和他生活的背景和诗的内容所决定。
他的诗大多反应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和担忧国家命运。作者诗情寄于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广深。
李清照的诗词,具有独特的细腻,形成婉约的风格。
前期作品清丽明快。真实反应闺中生活的情感,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作品凄凉低沉,主要抒发念旧与怀乡情感,表达了孤独生活中的哀愁。
杜甫重儒,感叹的是国家衰落,始终怀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希望入世。
儒和道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李白的率性肆恣和杜甫的深沉凝重。
杜甫诗歌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特色,擅长寓主观于客观。语言精练,丰富,赋予创新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多写自己早期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
作为女词人,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体现出一个女孩子对外界的敏感。
中后期的作品也记录了战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放与爱国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战乱中,她一个人鼓舞战士的人心,讽刺大宋皇帝的无能。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易安之超逸飘举。)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可以体现易安词的一般形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很多人都称道李易安的《声声慢》,然而这首词并不实在好,这首词的特点是开篇的七组叠词,然而这也是这首词的缺点。“寻寻觅觅”,我的感情得不到依托,所以寻觅,而后面,但以“冷冷清清”四字,就道出了实切感情,四下没有人的声音、人的脚步、人的气息,冷冷清清。可是后面六个字,“戚戚惨惨切切”,就不免给人叠床架屋的感觉了。)
易安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的,然而流传至今的却不多,词现在只传下来了三四十首,这是令人惋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同风格的诗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同风格的诗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