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把诗歌比喻成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把诗歌比喻成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云郭沫若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比喻
作用:诗人摒弃了一般性的描写,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令这一切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原文:
《白云》
郭沫若
鱼鳞斑斑的白云
波荡在海青色的天里
是首韵和音雅的
灿烂的新诗。
听呦,风在低吟,
古代很多文人写诗喜欢把自己比喻为女子,以女子的口吻作诗?
此类诗歌称为:
【宫怨诗】和【闺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向权贵韩朝宗写过:“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这样类似求乞的话语。
具有诗词才华的人物比喻?
《调张籍》唐代: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白话文释义: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
《春日忆李白》唐代: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白话文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诗歌的4个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4个特点是: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和音乐美。首先,诗歌的节奏美是指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韵律的美妙之处。
其次,诗歌的韵律美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韵律、音调和语音来构建起优美的诗歌韵律,使得诗歌更加吸引人,更加动人心魄。
再者,诗歌的意境美是通过诗人用诗歌来表达出世间万物的美好与忧伤,将诗意意境融入到读者的心中,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沉重。最后,诗歌的音乐美是指在韵律和意境完美结合的情况下,诗歌所带来的美妙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和体验。
诗歌的四个特点是语言的艺术化、具有节奏感、富有意象和以行为本位。
语言的艺术化是指诗歌要求诗人运用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塑造出优美、高雅的意境。
具有节奏感则是指诗歌的韵律、音韵、句式等因素要能够让读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富有意象是指诗歌要用具象化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思想,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感受。
以行为本位则是指诗歌是以情感和体验为中心,通过抒发诗人的心灵感受来表达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和感悟。
这四个特点相辅相成,体现了诗歌在言语艺术上的高度表现和独特风格的精神内涵。
打工诗歌近年来成为一种现象,打工诗歌的语言怎么锤炼才精致?
首先,谢谢您的信任,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是一位普通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打工诗歌初学者。我把我总结出来的一点自以为算是经验的东西拿出来与您分享。
一个优秀的诗人,并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打工诗歌。因为打工诗歌的读者群是打工者,写出来的作品必须符合打工群体的口味。在语言创造上,许多细节不能忽视。
针对打工诗歌的特点,有过一线生活经历的作者写打工诗歌比没有一线生活经历的作者容易得多。因为经历过,知道一线打工者生存的艰难,写作更加得心应手。比如说你走到车间,看见一群工人在干同一件活儿:打螺丝。你看到一个个工人左手拿着螺丝,右手拿着螺丝枪,手臂一使劲,只听见螺丝枪嗡嗡地叫了几声,一颗螺丝就打进产品里面。这时突然有了灵感,想为打螺丝的工人写一首诗。若没有一线经历,仅凭去车间走一遍看一遍,写出来的东西顶多只有事物的表象,却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诗歌,即使它的语言再华丽,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过一线经历的作者,可以通过打螺丝这个动作,上升到更深的层次:螺丝枪拧紧的不仅仅只是螺丝,还有残酷的生活。或许他的文字功底并不如前者,写出来的诗歌也是朴实无华的,但是这朴实无华的文字却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这样的打工诗歌更能吸引读者。生活经历是一粒种子,没有这粒种子,即使有再好的土壤,也诞生不出优秀的打工诗歌。
也有一部分人,有一线生活经历,但是写作的时候,却无法去运用这笔宝贵的资源:下笔前在脑海里面把诗歌构思得非常完美,提起笔写出来的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这里牵涉到写作时情感的投入问题。如果把一首打工诗歌比喻成一个孩子,那么情感就是这个孩子的血液。文字是肌肉,诗歌的精神体现是骨头。没有了肌肉,这个孩子就只有一副骨架,没有了情感,这个孩子就没有生命。没有精神,诗歌就得了软骨病。
情感投入的过程,是语言创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底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最初的情感投入。情感是砌墙的地基。地基打得扎实,垒出来的墙壁不会差到哪儿去。怎样投入情感呢?这里要求写作者在写诗的时候,加入一个“我”进去。“我”不一定是诗歌里面的主人,但必须是见证者。“我”用诗歌的方式告诉读者一件事情的发展经过,或是描绘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是抒发一段情感。“我”是诗歌的眼睛。一篇好的诗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心中也会有一个“我”。作者心中的 “我”与读者心中的那个“我”在文字里面产生碰撞,碰撞的产物就叫共鸣。诗歌与小说的本质区别,是小说允许天马行空,但是诗歌,特别是打工诗歌,要求描写的场景和事物必须真实,联想必须切合实际。比如你走进一家工厂饭堂,看见一群工人围着一桶发黄的大米饭,争先恐后地去抢饭勺子,你可以写成工人拿着勺子在打救命粮,或者也可以写成工人在用黄米饭补充饥饿的胃袋,但是就不能写工人在抢煤。因为吃煤这件事情只可能出现在莫言的小说里,你不是莫言,你写的也不是小说。如果非要写成一群工人在吃煤,读者会认为你在瞎写。
打工诗歌在语言构造上尽量简洁,多直来直去,少拐弯抹角,力求文字的精炼。在精炼的基础上,再适当地打磨一下文字。打磨文字,不是要把文字磨得圆润,而是要把文字磨得锋利,让那些文字变成一把无形的箭,这把箭首先刺进了作者的心脏,作者在写诗的时候,能听见心脏滴血的声音;读者读诗的时候,能看见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就站在面前,诗歌打磨就算真正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把诗歌比喻成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把诗歌比喻成什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