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诗歌鉴赏用典作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诗歌鉴赏用典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词中的用典有什么作用?
用典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散文、骈文等各种文体中被广泛应用。作用有:
1.用典情深,借古抒怀。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说,“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处就是用典。借孙仲谋的典故表达诗人自己了毕生以英雄自许的理想。
2.用典巧妙,点石成金
“元嘉草草”三句为表现宋文帝草率北伐的荒唐,词人不拘泥史实,大胆地将不同时段的史实杂糅嫁接在一起,表现了词人对古典的巧妙移接和裁剪能力。
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诗词中的用典可以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用典的分类及赏析?
用典是指用来表达思想、情感或阐述某个事物的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它具有简短、生动、凝练的特点,是汉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用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分类及其赏析:
成语类用典:成语是指固定词序、不可拆分的词组,常用于表达一定含义的短语,例如“一马当先”、“一箭之仇”等。成语的意义精练、意蕴深刻,常被用来丰富语言表达,表达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俗语类用典:俗语是指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广泛流传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等特点,例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小题大做”等。俗语具有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特点,用来描绘人物性格、社会风貌等,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谚语类用典:谚语是指常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例如“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谚语具有精辟、简练、含义深刻的特点,是表达人生哲理和智慧的重要手段。
典故类用典:典故是指文化传统中著名的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常被引用和借用,例如“白马非马”、“伐树三千,砍柴一日”等。典故具有记忆性强、寓意深刻、文化底蕴丰厚等特点,常被用来描述人物形象、阐述道理等。
总的来说,用典是汉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用典即引用典故,就是在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或前人用过的话语。
用典又分为“用事”(又称为“事典”或“稽古”)和“用语”(又称为“语典”或“引经”)。
用典可起到:言之有据、委婉表意、语句简洁、丰富文意的作用。比如:
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周公吐哺”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来就用“周公吐哺”指在位者礼贤下士。
②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季鹰归未”典出《晋书·张翰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
“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年,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广陵太守陈登。陈登问他有什么事情。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诗歌鉴赏用典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诗歌鉴赏用典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