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诗风雅宋词雅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诗风雅宋词雅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留韵是什么意思?
留韵】 留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接受能力强、聪明、才多识广之义;留:一般指接受,保存,如收留、保留、留存;也指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留,留学,留任。 韵:指和谐而有节奏的;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韵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才华、风趣幽默、乐观开朗之义;
为什么读宋词会觉得很美?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到宋词,也是书本上淡淡的几首,却让我深深的喜欢上这种文字表达的形式。
由于童年的动荡不安,那时我也是个多愁善感的姑娘。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总觉得有股火热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那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就是觉得“美极了!”
喜欢读易安居士的,纳兰公子的。宋词大家还有柳永,秦观,黄庭坚,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晏殊,晏几道,周邦彦…………苏轼的词也是婉约悠长,辛弃疾的词豪放不羁中也有婉约之风。
我自己也有对词之疯狂举动。曾经看到朋友有本《婉约词》羡慕不已,年代已久而买不到,我就借来买来厚皮本,将一整部书的所有内容誊录下来。
我相信比我还喜欢诗词的人也会大有人在的,因为他值得喜欢迷恋!
祝福大家生活愉快!
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的确能够让人产生美感。
一、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宋词是从唐诗发展演化而来,在唐末已经出现。宋词的表现形式很多带有唐诗中的乐府诗的特征,但宋词却象唐诗中的律诗一样讲究对仗、平仄和押韵。
二、宋词比唐诗在形式上自由
宋词相对于唐诗中的格律诗而言,形式上相对自由,它打破了律诗或绝句那样的字数限制,常常在七言句中插入三言、四言、六言等,使得全篇不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因此,宋词也被为“长短句”。另外,宋词的对仗、平仄也不像绝句诗那样严格,押韵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宋词是用来谱曲的歌词
宋词只所以读起来比律诗更上口,更有美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词是用来谱曲的歌词,在节奏、吐字、声调等方面都有专门的要求,本身就比较注重可唱性。而唐诗可能更注重文学方面的要求,同歌词还是有差别的。
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各领风骚。读宋词觉得美,是因为宋词是抑扬顿挫的长短句,可以和乐歌唱。
唐诗追求规整,宋词则追求长短句的抑扬顿挫。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可以融入更多的情感,便于描绘细致的场景,是其更具有画面感。文人们争相发挥其才华,即使同一词牌,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
豪放与婉约并存,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宋人通过词既表达个人喜怒又关注国家兴衰。就这样,宋词呈现出独特的韵味,传颂百年,不可不读。
因此,它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宋词易于吟诵歌唱。即使我们现在读来依旧很有音韵感,读来感觉宋词很美。
(图片来自网络)
宋朝乃集中华文华之大成者,各方面的进步与文明都达到顶峰,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二颗明珠千年不朽,但宋词的渊源实际上是晚唐的基础,学者专家认为南唐后主李煜是宋词的开山鼻祖,如他填的《虞美人》等十几首也是千古流传!有苏辛二人把宋词发扬光大,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有人生感悟,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儿女情长更有英雄豪迈,每一首词都深深印在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里。
写诗时,韵律和意境哪个更重要?有哪些不押韵的古诗名篇?
我觉得意境更重要。韵律是诗词的外在形式美,是为表达美容服务的。形式运用的好了,就能更好的表现内容,形象耸立,意境优美,内涵深邃。但形式代替不了内容。内容才是我们最终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为了追求韵律而妨害了内容的表达,那就是买椟还珠。
这个问题要这样去理解,写出律詩,绝句,各种词牌,韵律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那有严格的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至于意境是作者写作时要表达的思想,要歌颂的一种景像,有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其一,如果要写律詩,就要分为七律还是五律。七律就要按照要求,分成八句,每句七字,共有56字,首句平声起的,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途不能换韵或者是变韵。首句仄声起的可二、四、六、八句押韵即可,也是不可換韵、变韵。五律也是八句,四十字,其它的同七律的要求一样,这些要求都是写作中必须的。
其二,是在填词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在字数和句式上必须符合,因为在过去是要配乐的,不能出现差异,否则就会唱不了了。比如说,十六字令,就是十六个字,分成了不规则的四句,除平仄要求,一、二、四句押韵。
其三,在古代的詩中也有不讲平仄的,现代人都称为古风,在平仄押韵等方面,可以相对宽泛,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至今仍是精品。打个比方远在汉代,项羽的《垓下歌》就很有气势,詩中这样写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如有异义可以讨论。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问题:写诗时,韵律和意境哪个更重要?有哪些不押韵的古诗名篇?
韵律和意境并不是非彼即此的矛盾体,不存在哪个更重要的选择。
诗歌都是押韵的,因为时代久远,音韵变化,所以有些曾经押韵的古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了。
一首好诗,除了意境、主题以外,还要注意音韵的优美。但是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作什么格律诗。
音韵优美,包括格律诗与非格律诗。
南北朝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诗人们,开始研究四声八病,这些大多和韵律相关,对后来格律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
格律诗有平仄、对账、粘连、一韵到底等特点,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但是,不能说非格律诗就没有音韵之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等都不是格律诗,依然有其音韵上的美感。
韵律与意境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意在笔先,韵律在笔后,意境是诗的先决条件,韵律是后缀。
意境和韵律,好比人的衣服和鞋子,我们偶然见到光脚汉不会惊讶,但见到光屁股一定不习惯。故衣服比鞋子重要,意境比韵律重要,从头到脚着装整齐是对仪表的要求。
不押韵的古诗是不存在的,诗歌殿堂是高雅的殿堂,光脚汉进不去留不下。但不合律的很多。
意境是诗的灵魂,没有意境的格律文字组合不是诗,就象没有灵魂的人己经不是人。
有了意境暂时找不到合适的韵律,可以留下来慢慢琢磨修饰润色。光有韵律没有意境,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因为律是早有定格的,韵是早有规定的,不是谁能个人创造的。
有了好的意境,可以不强求合律,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按格律要求第二句和第三句应该粘连,也就是说他第二句是仄仄平平仄,第三句应该与上句粘,作仄仄仄平平,但他写成平平平仄平。世人评说并不以失粘为病,十分推崇此作,后不把这种失粘称为“折腰体”,多有效仿。又如许浑,凡遇双平尾则改为平仄平,双仄尾则改成仄平仄,世人也多效仿,因其晚年隐居丁卯村,都称“丁卯句法”。还如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本该对仗没对仗不说,出句还连用六仄声,但后人仍推其为“唐人律诗第一”。由此可见,意境是第一位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诗风雅宋词雅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诗风雅宋词雅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