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盛唐诗歌鉴赏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盛唐诗歌鉴赏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理解李白的诗登锦城散花楼?
1、《登锦城散花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游成都时的作品。此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南到双流城,东至三峡。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全诗以华丽言辞写所见景物,颇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2、《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3、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4、创作背景
唐宋诗词如此耀眼,有哪些时代背景条件造就的?
在此,我们将唐宋做一下分开解读。
首先是唐朝,618年唐朝建立时,诗歌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可以说是还处在大巧不工的形态。虽然也有诸如初唐四杰这样的精英诗人出现,但是以其诗歌的婉转和数量而言与盛唐晚唐之时的诗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唐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首要注重的还是传唱度,即要有朗朗上口的感觉,又兼顾真情实感的表达。然而,因为在字数上的限制,难度更上一个台阶,这让唐诗在艺术的领域中独占鳌头。
而唐朝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也是一个包容的王朝。贞观之治更是将盛世推向了顶峰。胡汉通婚是当时唐朝文化包容最重要的一个标志。上至朝堂下至村野,人们的意识十分的开放。女人没有太重的贞操观念。这就造就了文人豁达洒脱的性格。产生了田园派 塞外派 洒脱派 写实派等百花齐放的诸多诗人。所以,唐诗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再来看宋词,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为了维护统治,赵家王朝极力打压能够带兵打仗争权夺利的武人。文人因为所谓的“手无缚鸡之力”而广受重用,因为他威胁不了皇权。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学的发展自然是一日千里。而他们的表达形式因为各种词牌 韵律和节奏的制约演变出了闻名于世的宋词。这种艺术形式和唐诗并驾齐驱传诵千古。
简单而言,唐诗足够简练 凝结语言的精华表达丰富的情感。宋词则是用丰富的体裁优美的韵律句型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而这两种艺术形式能够如此耀眼,得益于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点:多样性文化的融合以及由上而下的包容和推崇。
“唐风宋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宝贵艺术结晶,是耀眼的东方明珠和文学瑰宝。
(一)唐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诗歌的圣殿,唐诗在历史上处于垄断的地位。总体来说,是因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成了社会安定祥和,人民物质生活富裕,使唐朝的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听闻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唐代经历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为唐朝文化艺术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唐朝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璀璨明珠,成就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状态。
(二)宋词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根据首都及疆域变迁,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马上得天下,为了避免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官宦干政的局面,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使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宋代儒学复兴,尊师重教,科技迅猛发展,政治比较清明廉洁,社会安定和平,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官宦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和规模在历史上较少。这些社会物质条件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宽泛,成就了宋词的蓬勃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盛唐诗歌鉴赏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盛唐诗歌鉴赏背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