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经典唐诗100首图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经典唐诗100首图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诗成千上万,哪首可当第一?
给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排名次,最早从唐代就已开始了。据《册府元龟》和《唐才子传》记载,一次武则天游洛阳龙门,让从官对至唐代以来的诗词进行比赛赏读,左史东方虬和宋之问二人进行了一番比拼,武则天大悦,将锦袍赐给了第一的宋之问,这就是著名的“赋诗夺锦”的故事。到宋、元、明、清时代,各种诗社和文人,对唐诗的评比从来没有间断过,采取各种方式,对唐诗排座次。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对唐诗的统计更有了针对性和科学性。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王兆鹏、张静、唐元和邵大为团队在这方面作了权威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让人信服的结果。这个团队运用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较大的70种唐诗选本为数据来源,采集了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进而为唐诗排座次:一是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二是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三是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四是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在综合测评中的影响程度,将选本的权重拟定为50%,又考虑到古今选本影响力的不同,对古今选本再分别给以60%和40%的权重区分;古代评点的权重定为3%;20世纪的研究论文的权重设定为10%;文学史著作也给予10%的权重,其中全诗引录或详细介绍的A类作品和摘句或仅仅提及的B类作品,再分别给以70%和30%的“二级”权重,以区分二者影响因子的差异。 以这种方式经过计算机算出来的数据,依据每首唐诗综合分值的大小排名,自动得到了唐诗的排行榜,见下表:
这样我们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排名第一。具体数据是:
这首唐诗位列排行榜的第一名,可能会出乎很多人意料,大家也许会问:唐诗的第一首,怎么会是崔颢的《黄鹤楼》,而不是李白、杜甫的某首诗?然而,翔实的客观数据,实实在在表明这首诗是古今公认的唐诗第一名篇。
数据显示,它有三个单项第一:一是古代选本选录次数第一,二是历代评点次数第一,三是现当代文学史录入次数第一。入选该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7种,其中唐五代4种、宋金元5种、明代2种、清代6种;在现当代选本中,入选率也相当可观。选本的权重占50%,评点的权重占30%, 能在这两项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绩,此诗的综合得分自然居高不下。
这首唐诗更是得到了历代选家和评点家的青睐。特别是大诗人李白,对崔颢的这首诗更是推崇,传说李白过黄鹤楼时很想赋诗一首,及见崔颢此诗,大为惊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和崔诗作以比较,李白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从句法到用韵,都是模仿崔颢此诗,但他认为,没有一首诗的质量和意境超过《黄鹤楼》,有了李白的赞誉,后来的历代选家想不入选都有些困难!
不仅诗仙李白极口称道,宋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严羽也对此诗大加赞誉,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明、清两代,赞许此诗“气格音调,千载独步”、“蕴含无穷,千秋第一绝唱”者更是大有人在。所以,此诗荣获唐诗第一名篇的桂冠,不是没有依据的。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
张若虚一生在全唐诗只留下两首,但他的《春江花月夜》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若论公认的,应该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冠唐诗”嘛。若说自己喜欢,还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大内零零发》
不知道是不是受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凌凌发》的影响,特别喜欢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并习惯叫他《凉州词》。特别喜欢那种洒脱劲。虽然是一首边塞诗,居然让我有种古龙小说的“江湖味”感觉。
陆小凤饮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何其洒脱。固然沙场杀敌,一不小心就有陨落的可能。固然战争残酷,我先推杯换盏,一醉解千愁。
时常想,这样一种边寨饮酒的场景,应该是饮白酒才应景嘛。大口咕下,任凭酒从嘴边涌出。如此,才符合沙场将士的铁血嘛。饮葡萄酿算怎么回事,还是用夜光杯。
《凉州词》意境
细品之下,才觉得这正是这首诗的精妙所长。边关孤夜,大漠冷月。一人一马,执夜光杯邀月共饮。杯中为陈年葡萄酿,从胡人处换得。饮一口 ,晃一晃杯中酒。对着月光,细品杯中酒。畅饮之后,大醉一场,管他春夏与秋冬。我是我从诗中体会到的场景,可能与经典解读略有偏颇。但诗的韵味不就是这样吗,千人千面。
希望我推荐的这首《凉州词》,你也能够喜欢。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三个文化中心,唐代的长安、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唐代是古代中国最为辉煌的时代,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国家影响力特别是文化影响力更是首屈一指,一度时期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无与伦比,众多的文人墨客出现在那个时代,唐诗就是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影响着后世中国反复研习,直到现在人们还骄傲的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中许多篇目都书写的是家国情怀,讴歌着崇高品质,中国人最为传统的认知就是家国情怀,最为看重行为就是孝道。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孟郊这首著名的《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它是公认的经典,诗歌语言朴素,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有哪些著名哀挽悼亡的诗词?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此词为北宋贺铸《半死桐》,悼念亡妻赵氏的,通过三个场景来抒发悼亡之情的。
重过阊门。作者回到苏州,重过阊门,想起已逝的妻子,悲从中来,自己成了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孑然一身,孤独难耐。
坟前悼亡。妻子新殁,她坟上露水刚干,长出青草,她长眠于此,而词人住在旧时居所。
空床听雨。词人独守空房,独卧空床,独拥衾枕,辗转反侧,夜不成眠。思念妻子,想到妻子挑灯夜补衣的生活细节,禁不住潸然泪下……至此,悼亡之情到达高潮……
词人的凄凉,孤独,妻子的贤惠,勤俭,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哀婉动人,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苏轼的《江城子》,元稹《离思》,纳兰的《浣溪沙》等诗词也情真意切,都是有名的悼亡词。
韩愈《祭十二郎文》
选取了其中片段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著名的哀挽悼亡诗词,唐诗宋词里是有那么几首著名的,但大家都很熟悉,晒出来也没多大意义,而毛泽东的"我失骄杨君失柳","国有疑难可问谁"的真情告白,也是没有几人不知道的,在这里,梅园老人向大家推荐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创始人,曾担任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的一首七律悼亡诗,孙中山先生的诗作传世不多,唯独这首悼亡诗较为著名,现附诗略作简析,与条友们分享一下:
半壁東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业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诗题《挽刘道一》,刘道一是伟人孙中山的至友兼革命同志,据说当时刘道一在湖南浏阳,醴陵和萍乡三县,组织六千煤矿工人罢工并发动起义,刘道一也是这次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起义遭清政府野蛮,血腥镇压,刘道一在起义中不幸被捕,不久遭清政府杀害。这首诗就是孙中山为怀念他的牺牲而写的,全诗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有种雄浑,悲壮的凄美感,字里行间透露出"化悲痛为力量"的豪气,此诗足见伟人孙中山的格局情怀,大概类似于毛泽东吧!
《西风落花大悲赋》
世事无常,人生多憾,去岁尚与君杯酒言欢,今昔兄却已鹤驾远行。惊闻噩耗,悲痛莫名,扼腕长叹,伏首涕零,天嫉英才,地厌吾兄,潜龙卸甲于寒渊,苍鹰折翼于云野,天狼噬月,谁可再与我凭窗对饮?玄鸦闭日,不复喧笑于渭城柳荫,从此茫茫红尘,再不复见同行者也。悲兮伤哉。
思君历历事事,至今犹忆若新,金玉不足喻其质,江河不足喻其量,星月不足喻其神,天地不足喻其度,谦谦君子,温文如玉,博识而多才,行端而品正,入仕途知惜民,交雅友更重义,世间男儿如君者,自信不可多得也。悲兮伤哉。
然。燕雀恶其高飞,杨柳厌其竹节,偶发意外之故,逐遭灭顶之灾。云梦探幽,昨曾同游,天堂之旅,今有谁慰?英魂未远,檐下黄鹂犹呼,身将远行,窗前落花预萎,从此幽怨恨比长沙,牵念远于雁塞,日思夜梦,遗恨止无期也。悲兮伤哉。
君去日,微雨如泣,落花飘似寒雪,归燕哀啼,不知栖于何枝?孤子叩首,亲友顿足,路人垂泪,普城同悲,凄凄芳草添恨,纤纤柳丝缠留,淡淡梨花染泪,点点飞絮含愁。本思暮年后与君携手,东篱采菊,西亭问酒,松下煮茶,湖畔吟柳,共醉斜阳,谁曾想今日君已饮恨,鹤驾黄泉。渭水寒心,幽途寂寞,从此后,君乃西风野郊,烟滞流萤,落日荒冢,零星白骨,悲兮伤哉。
今昔又逢忌日,黎南白衣张雪之谨以清净白菊之茶,郁香金桂之蜜,青梅陈酿之酒,新诗初成之韵,设祭坛香火于道,置纸马青牛于陌,黄酒伴红泪坠地,青烟随悲呼扬天,击黉鼓琴,弄玉吹笙,龙作成池之舞,凤为集林之祥,满怀绵绵思情洒向西风,一腔深深念意诉于冷月, 邀友共聚于此,以祭兄之英灵也。悲兮伤哉。
望君早登极乐,祈兄鹤驾九天,素女约于桂岩有期,宓妃迎于兰渚是今,奇花异草,常伴左右,瑶台玉树,随处可依,伯牙抚琴,渐离放歌,子建赋诗,杜康伴饮,生前品质高洁,逝后当居仙境,与洛神恒娥为邻,邀玄女湘妃做伴,方不失上帝委予权衡,至治至明,神灵呵护良善,有始有终矣。
有哪些古诗词令你过目不忘?
古诗词读过不少,不过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天龙八部里面看到一首古词,读完之后感觉意境很美,于是就背了下来,到现在还经常吟诵,
就是宋代张耒的
《少年游》:
含羞倚醉不成歌
纤手掩香罗
偎花映映
偷传深意
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
古诗词看了不少,岁数大了记忆力不好了,看完就忘,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時有,把酒问青天。
陸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籐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苏轼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欧阳修的答丁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𣎴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李好古的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一路茫茫,几兴亡
崔颗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佘黄鹤楼。
杜牧的清明,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的《月下独酌》
2.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3.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4.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先秦. 佚名)
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床第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就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宅第,府第一样是一个非常典雅的高级词汇,用来代指,床板和床垫之间,所铺的那一层竹席。《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 郑玄 注:“笫,箦也。”后来不知道是哪位先贤学者,把床第跟贵族女子的闺房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又引申成为古代女子的闺房之所,古代女子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深闺里面一个人独处难免寂寞,床第之间很难有欢愉之事,这样岂不无趣?于是,一些好事者,别总想给她们找些乐趣,久而久之,床第之欢便广为人知,成为了男女之间乐趣的代名词。
我以一个男人的角度合理的揣测权当是第3种意思,这里我选了较为著名的三首诗词与大家分享。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新郎与新娘在床第之间所发生的欢愉之事。“一树梨花压海棠”相传是著名诗人苏东坡调侃著名词人张先的。
因为张先有一首著名的自我调侃之作: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个词人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的官职,但是试图上基本还算顺利,所以一生没有多大的忧虑一直活到了88岁无病而终,他80大寿那一天还取了一个年仅18岁的小姑娘。据说,在洞房花烛之夜,床第合欢之时写下了这首深闺艳诗,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老词才思,更不得不佩服,他作为一个老人的精力,那么大年纪了,还可以驾驭十八岁的青春姑娘……
本来这首诗,按照情理来说,不应该有第3个人知道,但是不知为什么,却被年少的苏东坡知道了并且写了最上边那一首《戏赠张先》,究竟东坡居士是怎么知道,他们老夫少妻之间的床闱密诗,实在令人费解!
这个问题问得是不是有点太过于任性了。试想,古代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讲究礼义廉耻的社会。但凡会写诗的人大小都是个知识分子,受过严重的孔老夫子思想熏陶,怎么可能会去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让圈子里的人知道了,还怎么在文艺圈和上流社会里混。
即使有人写,也是那些非主流整的那些个地摊文学,注定不可能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至于能不能流传下来,反正是没怎么见过。
当然,凡事总会有些例外。在文化圈子里流传的比较广泛的,并且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苏轼调侃张先纳妾而作的那首诗了。
据说,张先八十岁的时候纳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妾,这位张先先生在北宋也算是一位比较有名的词人了,因为写过三首非常有名的带有影字的词,所以时人称之为张三影。张先纳了这个小妾后,忽然有一天灵感炸裂,然后就写了下面这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个事情不知怎么地就被苏轼知道了,苏轼为了调侃一下自己的老友,就写了下面这首到现在也没有名字的诗。当然,这里的调侃是完全没有恶意的,就好像老友间非常正常的开玩笑一样。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男欢女爱,古来有之,所谓的圣人,脱离不了世俗。表面的正人君子,背地一样贪恋床笫之欢。食色性也,此类诗文流传下来其实很多,由雅及俗,挑挑选几首供大家鉴赏。
丑奴儿(宋.李清照)
这首词据说是李清照婚后第二天所写,妩媚与性感、渴望与羞涩的新婚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一句,“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这样的暗示更是风情万种、充满诱惑。
古乐府
绫束就是bra,妻妾娇嗔相公,天天腻歪在一起,难道还不知道尺寸吗!
菩萨蛮(南唐.李煜)
诗句描写的是幽会的紧张刺激。出来一次这么难,郎君一定要恣意怜!
碧玉歌(晋.孙绰)
孙绰应晋代汝南王司马义之邀请为其小妾碧玉而作,两人男欢女爱,情意绵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经典唐诗100首图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经典唐诗100首图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