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背个唐诗鹅鹅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背个唐诗鹅鹅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鹅鹅鹅古诗?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1、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出自唐·李白《王右军》
2、衫作嫩鹅黄,容仪画相似。——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出自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4、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出自唐·李贺《天上谣》
5、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出自唐·李白《王右军》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鹅鹅鹅”的古诗一般指的是《咏鹅》,这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鹅鹅鹅古诗?
鹅鹅鹅,弯脖仰天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面,鲜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
赏析:
相传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只有七岁,此诗仅用短短十八个字,就从形态,情态,颜色和动作等方面生动传神的刻画出儿童眼中的大白鹅形象,诗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春鹅戏水图,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春天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背个唐诗鹅鹅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背个唐诗鹅鹅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