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唐诗坛成就贡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初唐诗坛成就贡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四个人几乎把唐时的内容写了一个遍,就拿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朝廷到市井,亭台楼阁的描述,自己理想报负,山水风景等方方面面表达的淋漓尽致,后来的诗人有多少是以滕王阁序为启发的,评论这几个的贡献,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流行乐时的四大天王,中国功夫电影中的李小龙。他们的贡献就是开创了那个时代的唐诗风格,让后来人知道,哦!唐诗原来是这样的或者说原来可以还这样玩又或者已经成了他们的粉丝影响了后来人的创作风格!
唐建国后的近百年期间,称为初唐。这一时期,齐梁诗风得以改变,新的诗歌形式正在形成。所谓的"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他们初步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扩大题材内容,促使诗歌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代表作,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有所革新,为盛唐诗歌百花争艳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予备氛围和条件,他们是盛唐诗歌的前駆。
王勃的《滕王阁序》文采非凡广为人赞,唐高宗见了直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与王勃并称"初唐四杰"也定是大唐难以忽视的才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也给了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杰极高的赞誉,他们的作品造诣极高,但现在却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当今守旧文人哂笑未休。
那些守旧文人腐朽之气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当他们身名俱灭时,王杨卢骆的作品却会像滔滔流动的大江长河那般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这四人对初唐诗风的推进作用不言自明,在几个方面可以窥之一二。
王杨卢骆大都生于贞观年间,他们属于文采与文人自尊都极高的诗人,虽然地位卑、官职小但确颇有声名,他们身秉傲骨,都充满了博取功名的理想与激情,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
贞观诗风受前南朝文化影响倾向宫廷化,加上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个爱好文艺的君主,上行下效,感时应景、吟咏风月的诗成为当时的潮流,宫廷诗愈加华美典雅,"绮错婉媚"的上官体更是成为模仿的对象,这种柔婉之风被"四杰"断然冲破,他们明确提出反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决意一洗当时的绮丽之习,追求质朴雄浑,横溢奔放的风格倾向,强调作诗需"怀刚健骨气"。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个人情怀,而他们向往壮丽之境,因此诗中常有"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尤其是卢照邻与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开启了初唐宏伟壮阔的新诗风。卢照邻的《行路难》《长安古意》创作思想更是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际遇上升到历史与人生的思索之中"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恃。"王勃《帝京篇》同样由描写转向评议抒情,深化诗文的思想深度,这种在诗中注入对人生的关怀与对历史的思索的抒情方法为唐诗及后代创作提供了蓝本。
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唐诗坛成就贡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唐诗坛成就贡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