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浙东唐诗之路典故传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浙东唐诗之路典故传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课文?
浙东唐诗路之始,莫过于从杭州西湖开篇。杭州西湖的诗篇,最喜欢之作,莫过于白居易之《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为唐穆宗长庆二年七月,诗人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诗之路起点和终点?
唐诗之路的主线起于钱塘江畔的杭州萧山,经浙东运河、曹娥江、剡溪南止于天台山,全长190公里。
支线则可以通达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因全线位于浙江省东部,也可称之为“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是指从钱塘江开始沿浙东运河经绍兴、上虞和浙东运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以及余姚、宁波、东达东海舟山和从新昌沿剡溪经奉化溪口至宁波的具体的一条道路。
浙东唐诗之路入选作品?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最新作品《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正式出版,该书法集内容涉及诗画、山水、佛道、名人等四大主题,以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浙江的山水诗篇,书写下“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人文山水印象。
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
余姚四大古镇?
中村古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一个美如山水画卷的千年古村。小桥流水有人家,藏在深山人不知,走进中村,迎面是层层叠叠的苍翠青山,一条清澈见底的溪从村中穿过,有水有桥,有动有静,这个古朴的村落,感觉如同出世般静美。
金冠古村。一个始建于北宋年代的古朴山间村落,现已被名列为“宁波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区。自北宋熙宁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来姚定居冠佩开始,金冠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棠溪古村。四明山深处,群山环抱之中,藏着一个以唐氏人家为主的千年古村落。棠溪村四面环山,东溪、南溪两条清溪分别从村庄的东面、南面流入,在村内汇合形貌如“海棠一朵”,村庄因此得名棠溪。另外,棠即甘棠之下,后人爱其树而不忍翦伐,因有棠荫之义。
梁弄古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陵,姚江之南。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梁弄至今已有1428年历史。誉为道教第九洞天,宋徽宗御赐“丹山赤水洞天”匾额于祠宇观,同时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为什么唐代诗人喜欢到浙东绍兴这一带游玩?
喜爱唐诗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唐代诗人大多都热爱旅游,他们的诗句中经常会出现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他们的足迹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比如,李白,曾去过庐山,天门山,敬亭山,采石矶,天姥山,黄鹤楼等等,杜甫登过泰山,去过洞庭湖,到过洛阳,去过成都,就连看似参禅悟佛。隐居山林的王维也曾出使过塞外,见识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使至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大家一定会疑惑,为什么唐代诗人这么喜欢旅游呢?
如果从传统的角度归纳。无非首先是大唐盛世,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社会治安好,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有点积蓄所以可以欣赏欣赏祖国的好山好水。其次是唐代科举制度不像宋代那么严明,允许士人提前拜谒达官贵人,将自己的作品先交上去,混个脸熟。而达官贵人都是住在京城的,因此考生需要不远万里前去拜见,沿途看见我国的好山好水,诗兴大发,评点几句,就成了后世流传千古的名胜。再次,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国家,疆域辽阔,而唐代人的胸襟开阔,渴望建功立业,而唐代也是一个文化包容的朝代,佛庙,道观几乎各地都有,而唐代的寺庙道观往往在山水风景好的地方,并且寺庙里房子多,地方清净,因此许多士人爱在这里读书,闲暇时,看到好山好水,怎能不出去走走。
以上是从传统角度理解,如果从另一个反传统视角看,则是因为,唐诗的推动,促使诗人走出去,因为宅在家里,是写不出好诗的。我们都知道在唐代之前有齐梁宫体诗,这种事内容大多描写后宫妇人怎么漂亮,小到指甲盖都描写细致,但是这种诗因为其堆砌的辞藻和空虚的内容被很多人批判,究其原因就是齐梁时国家太小,君臣都宅在家里,每天看到的不是姬妾就是歌女,因此自然写不出高格调的诗。
而唐诗,从陈子昂开始就呼吁要有风骨,因此后来的诗人要想摆脱齐梁宫体诗的脂粉气,就必须走出户外,亲近自然,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如此一来,眼界自然开阔了,所以唐诗里的盛唐气象就是从那祖国各地的山川湖海,市井民俗中来的。
换而言之,与其说唐代诗人喜欢旅游,不如说是旅游成就了唐代的诗歌,也造就一个个著名的唐代诗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东唐诗之路典故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东唐诗之路典故传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