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相关图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浙东唐诗之路相关图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虞除了覆卮山还有什么山?
还有东山与凤鸣山。
东山位于绍兴市上虞区西南部上浦镇境内,距上虞中心区13公里,是曹娥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在地东山,自古以地处古会稽郡东部而得名,为越中名山,是古代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成语“东山再起”即典出于此。历史上以东晋名相谢安、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代表的均生活于此。
凤鸣山风景区(又称仙姑洞),全山方圆约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耸立、状如楼群的百楼山,为四明山北麓之余脉,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接“梁祝”故事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庄。离山麓1公里的还珠村是东汉著名廉史孟尝的故乡。
少年非遗说浙江演讲稿?
2021年10月24日,第三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全省总决赛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顺利举行。来自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的40位小选手在舞台上生动地演绎了二十四节气的新传说故事,至此,历时6个月的第三届“少年非遗说”完美收官。
第三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浙江《山海经》杂志社有限公司、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缙云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绍兴市上虞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而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也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年的“少年非遗说”故事文本立足于二十四节气,以新传说的形式向新时代少年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地理的角度说说,浙东唐诗之路吸引唐代文人墨客纷纷到来的原因?
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地理的角度来探寻浙东唐诗之路,吸引唐代文人墨客纷纷到来的原因,其实其形成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谓浙东唐诗之路?
1300年前,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贾岛等400多位唐朝诗人,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经新昌的石城、沃洲、天姥,最后抵达天台山石梁飞瀑,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经典唐诗,在浙东一带形成了一条飘逸着翰墨清香的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其实指的就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一条山水人文旅游线,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
这是贯穿于浙江东部的一条古道。剡溪为这条古道的精华地段,由于会稽、天台、四明3座名山在此盘结,山间清流汇聚成溪,风光如画的剡溪在魏晋六朝即成为高士名流隐居遨游的好去处。以后,这条线路又延伸到温州,再从瓯江回溯至钱塘江。
提到浙东唐诗之路,不得不提起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之路。
两晋时期,很多名士隐居剡中,包括王羲之、支遁和谢灵运等人。
而谢灵运更是中国山水诗派创始人,与陶渊明合称陶谢,在他遗存的山水诗中,咏剡诗占量最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东唐诗之路相关图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相关图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