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诗三百首心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诗三百首心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谈谈你学习唐诗宋词的体会?
我们学习的唐诗都是古代的名人名篇,包括有:《越中览古》、《石头城》、《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过华清宫》、《登高》、《山居秋暝》。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山居秋暝》这首。因为我觉得这首诗写的风景相当的美,诗中描述的是一幅山春风景画。里面还描写了许多迷人的景物,如明月、清泉还有渔舟等等。令人似乎置身于中的美景一样。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写的诗的风格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想这首诗写得这么美,应该是跟他的诗风格有关吧!其实诗人并不只是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他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宋代是词的最鼎盛的时期。其中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不少还流传至今。在我学过的宋词里,我最喜欢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的词风哀婉,语言自然流畅,读起来有容易上口。词的开头通过几个重叠词,更能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伤,还有生活的凄惨和悲怆。还有初中学过的〈〈武陵春〉〉,一开始用了一句“欲语泪先流”,也能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伤。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令人着迷的。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古文和诗词,也是为了更好的感受古代的文化。诗词是古代文人的结晶,我们不但要用心的去学习它,还要把它们的精华记在脑里。我们现在学习诗词可能就不大理解它的意思,但如果你日后再拿出来看的话,你就会明白它的意思,因为你可能已经经历过诗人的事了。所以说,诗词对后人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年级读了唐诗三百首的收获?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唐诗三百首应该都是拼音版的,方便孩子阅读。
唐诗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的,短短几十个字,可以让孩子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说悯农,随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孩子体会到农民伯伯种粮食的不易,不能浪费粮食。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的格律讲求平仄、压韵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上去形式整齐,读多了很容易培养语感,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诗歌的精华,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为创作打下基础。
还有,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反复的读,使之烂熟于胸,再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其实无论学习什么都是这个道理。用蘅塘退士的话说是"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用欧阳修《卖油翁》中的话来说就是“无它,唯手熟尔。”
如何精读《唐诗三百首》?
如何精读《唐诗三百首》?我以为要分两种人,这两种人的精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就是阅读理解的人,另一种是想通过阅读学习写诗的人。
这一类人占大多数,其实读诗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上学到考学也都是在做阅读理解背诵的事情。
1.首先选一本好书中国文学微言大义,特别是诗词,如果买了盗版书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尽量找那些生僻字有注音的书。不要因为便宜买那些太薄的书,如要精读,最好书里的内容要足够多。
2.阅读
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逐字逐句了解每首诗的读音、含义、主题、修辞方法等。
老街经常说学旧体诗一定要学格律,不懂格律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入门。学格律诗最好就是拿一本《唐诗三百首》对照着看。
除了第一条内容以外,还要看什么?
1.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看格律诗的演化
看初盛唐格律诗与中晚唐格律诗的不同。比如黄鹤楼怎会归入律诗? 折腰体是怎么回事?五律怎么有一些不对仗?
首先,您所谓的精读是如何精读?是能背诵全篇还是将就稍微的融汇贯通?------前种“精读”就不多说了,如若是想略微融汇贯通《唐诗三百首》,那便不能仅读这一本书。
唐诗三百首的选编者是清代一学人蘅塘退士(原名孙洙)所编,大体上是对唐诗的各部体裁进行精选而得出来的通行版本-----即使通行本,所载内容自然不深,甚至可以当成是“唐诗之目录”也未尝不可。那么,对着目录,您如何精读?所以,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古诗初读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所谓的一开始就说古诗唯美、某句伤感之类的话,都是乱弹琴-----因为这部分人是仅是叶公而已,除了谈美谈伤感别的是谈不下去的。
那如何才能谈下去?以近人学者入之即可。前文提到唐诗三百首只是目录,纵然有别的涉猎处,也不过某字的注解、诗人简介(至于那种白话文翻译的,完全是失了诗的美感,甚至是换了一个体裁,读之便坏)。这种情况下初学连大概意思都难以理解,如何谈得上欣赏,又如何谈的去精读?
因此,我们需要一些辅助,譬如近人大师的赏析、读诗之笔记。当然,目前国学掮客太多,夹带私货还算是好的,更多的完全是狗屁不通------这些人是不能读的,于此,我推荐一本唐诗赏析,叫做《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做如是观。这就好比问别人苹果是什么味道一样。无论别人形容的多么惟肖惟妙,多么动听传神,多么绘声绘色,都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口来的直接,来的形象具体。一口不成,多吃几口,直到你可以绘声绘色的讲给人听就差不多啦。精者多也,仅此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诗三百首心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诗三百首心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