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赵之谦魏碑楷书集唐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赵之谦魏碑楷书集唐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之谦最出名的隶书?
赵之谦最有名的隶书是其中年时的《为幼堂隶书七言联》(40岁)、《隶书张衡灵宪四屏》(40岁)、《为煦斋临对龙山碑四屏》(41岁)等。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书论家及收藏家。赵的书法涉猎高古,篆书、魏碑、隶书皆有大成。尤以魏碑功夫上乘,康有为受其影响很大。
赵之谦的隶书也见功夫,他初学邓石如,而后上溯汉碑。临帖时他不死守一法,更不拘于某家某体,甚至某碑。后来他虽师法汉隶,然终成自家面貌。
后世也多有学赵之谦隶书的。
赵之谦隶书和邓石如的区别?
赵之谦隶书用笔多参魏碑笔意,以篆法入隶,行笔寓方于圆,方圆结合,仪态多变,妩媚而沉稳老辣,古朴丰茂,自成一家。
在用笔上丰富起收笔形态,加之以铺毫、裹锋之间的转换,用以增强提按变化。
在字形结构上,重心上移而不失稳正,呈扁瘦状,并且在邓完白隶书的基础上,融合汉碑、魏碑楷意等,增强上紧下松之势;同时夸张字形本身的错落,注意穿插避让,使字形呈左低右高之势,也更加险绝。
在章法上,行与行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字与字之间注意穿插避让,富有节奏感。同时在作品中增加异体字的使用,这与其深厚的学养是不可分割的。
邓石如的隶书具有苍劲浑厚、紧密坚实的独特风格。朴茂苍厚的笔画与精确紧密的结构,互相映发,意趣盎然。
邓石如对他的隶书非常自信,自称:“吾篆未及阳冰,丽分不减梁鹄。”邓氏作隶,喜以篆法为之,杂以魏碑笔意,打破传统隶书于字法、笔法和章法上长期不变的定式。
其隶书体方笔圆,遵丽淳质;笔画转折处,多有篆意,圆活流畅;章法布局上,纵向结体,横向取势,开张纵逸,豪迈洒脱。
历代魏碑大家?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字刻石的通称,其中尤以北魏为最精,故称为"魏碑",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魏碑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等; 魏碑的代表书家有索靖、崔悦、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由于它是书法史上的一种过渡性书体,所以并没有真正的魏碑大家。
学过魏碑的人学哪种行书较好?
这个问题挺好的,有意义。但是不好答。
我们知道,魏碑的兴起是清民晚近的事,而且伴随康有为尊碑抑帖之说。即意味着,在康有为倡导魏碑之风,首先与帖是对着干的。
这就尴尬了。因为行草书的历代传承,都是属于帖系的。
所以,魏碑风格的书家,如何兼容行草,这条路属于新的探索,明清之前,几乎无案例可循。
但是,并不意味着魏碑无法兼习行草。多方取法,兼容并收,艺术本无一定之规。
为什么一定要匍匐于前代大师的脚下呢?
这里,我列举几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以及当代孙伯翔、李松、白砥,这几位都有深刻的魏碑的素养,看看他们的行草风格,写出了非二王帖系的调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之谦魏碑楷书集唐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之谦魏碑楷书集唐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