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文言文春联赏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文言文春联赏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徐渭的一副对联含义?
明代文学家徐渭的这副对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对联的读法为: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上联的意思是: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后,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整副对联意在告诫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
明代徐渭有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联是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此时为好读书也;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只顾玩耍,不爱读书,这叫不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方知读书重要,而爱读书,却因耳聋眼花力不从心,不能好好读书。这是用来告诫莘莘学子不要浪费了青春年华和读书的机会,否则,长大后就要后悔了。
明代对联?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上联:修到神仙,看三醉飞来,也要几杯绿酒;
下联:托生人世,算百般好处,都成一枕黄粱。
上联:因果证殊难,看残棋局光阴,试问转瞬重来,几见种桃道士?
解缙对联故事?
解缙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一看,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三字,巧用了谐音字:“贤”、“道”,这样使原来的对联换成了: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明代大学士解缙从小就是写对联的高手,一年春节,父亲让解缙写春联。恰巧解缙家的对门有一片郁郁青青的竹子,于是小解缙就拟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枝竹,家藏万卷书。”可是春联贴出去以后,竹林的主人生气了,心想,你这不是成心拿我做比较吗?我们家是外尖中空的竹子,你们家饱藏的都是诗书,这算什么事啊?一生气他就带着家人把这片竹子砍了――看你还怎么门对千枝竹。
解缙一看,马上回家拿了两小块红纸,各写一个字,“短”和“长“,于是对联变成“门对千枝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林的主人更来气了,这不没完吗?又带着家人把这片竹林连根刨掉――这回看你还怎么拿竹子说事?小解缙拍了拍脑瓜,又拿了两小块红纸,分别写了“无”和“有”字,这样一来,就成了:“门对千枝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真正的春联源于朱元璋的行政命令?
春节贴春联的风俗成熟于宋代,真正盛行的则在明初。在明代,春联不光是节日图个喜庆,它背后有深刻的时代作用。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太祖爱对联并非为了像张士诚之流那般醉词滥句,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节日喜庆之余,提倡节俭体察民间民情。
明初,海内刚刚历经改朝换代的动荡,民生不振,朱元璋刚刚坐上皇帝之位可谓诚惶诚恐,翻阅史料,从他的一段话中,可以了解太祖当时的心情:“天下无收则民少食,民少食则将变焉,变则天下盗起,虽王纲不约,致使强凌弱、众暴寡,豪杰生焉。自此或君移位,而民更生有之。联所以切虑三时,虑恐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民无立命。所以读听之间,不觉毛发悚然而立,惊畏如是,为此也。”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当时的老百姓不能温饱,所以朱元璋当时力推节俭,事事都避免劳民伤财和贫赃枉法的行为有空子可钻。朱元璋每年过寿辰,为了杜绝官员贪污和献媚之举,下严规:朝中三品以上大臣献寿礼不得超过纹银十两,并献上贺章即可;三品以下大臣只需献上贺章即可。贺章除了恭贺之词之外,还有一部分非常重要,就是官员们的“自查报告”。记述官员自己为官是否廉洁、所辖地的民生状况,都得向皇帝上表,以体现皇帝的圣君之道。
推崇春联,大概是朱元璋一贯体察民情,崇尚节俭的做法一种延续。推行春联,既符合节日的喜庆,又可以从百姓春联的美好愿望中了解民间的真实生活状况。有一年的除夕,朱元璋下旨:“公卿士农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年初一曰,太祖微服出巡,看见百姓家门前红纸上交相辉映的春联上写下的当时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意和对生活富足赞美的句子,感到十分高兴。从春联的喜庆中,朱元璋看到了天下安定繁荣。
当朱元璋看到一户人家门上没有贴春联,就进门问主人何故时,原来这家人是屠夫,不会写字。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这户人家。
当初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的盛行是为了太平盛世崇尚节俭体察民情,到了清代之后,春联在抒发人们美好愿意的主旨上则更突显艺术性。如今每逢春节家家帖上一幅大红春联于门上,成为中华传统节日喜庆的一个重要元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文言文春联赏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文言文春联赏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