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言文课堂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文言文课堂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亲”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举实例?
1.父母,《冯谖客孟尝君》:“冯公有亲乎?”
2.亲人;亲族。《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4.亲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驳论为主的文言文?
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该文是柳宗元在礼部员外郎任上写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是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发的,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复仇议》中的观点是矛盾的,是不足取的,进而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徐元庆为父报仇,杀了父亲的仇人,然后到官府自首。对于这样一个案例, 陈子昂提出了杀人犯法、应处死罪,而报父仇却合于礼义、应予表彰的处理意见。柳宗元在文章中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这不但赏罚不明,而且自相矛盾,指出徐元庆报杀父之仇的行为既合于礼义,又合于法律,应予充分肯定。虽然文章的主旨是要说明封建主义的礼义和封建主义的法律的一致性,但在吏治腐败、冤狱难申的封建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全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为什么文言文翻译过来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因为这些有奇怪感觉的翻译是为了考试得分。
高赞回答也提到了,文言文考试翻译中,第二步就是要找出关键词和得分点。考试翻译,需要最少的字最全的得分点,得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来。平直的翻译就这样产生了。
如果意译,能达到流畅的效果,但不能避免的是,意译过程中可能照顾不到“得分点”。阅卷人没找到得分点,给0分都不为过。
文言文中较少使用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较多,如尽人事听天命,知行合一等。五四以来,中文的书写方式基本照搬英文,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大行其道,子曰,诗云不见了踪影。台湾口语中甚至出现了the be结构的句子,如`我有试过',网络上出现了`有木有'。
你用了翻译两字,已经点出了问题的本质。长期使用英式句法,中国人自己读文言文已觉得不习惯,原因正在于现代写作句式是西化的,与文言文句法不同。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文言文翻译,因为语法、句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从而造成翻译时会有奇怪的“拗口”感。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翻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句译文怪怪的?
我们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因为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又因为文言文翻译有“拗口感”,所以自己错了还不觉得。
穆老师举个学生的错误案例,如下:
原句: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示季子懋修书》
易错地方:辕下驹
学生很容易直接翻译成“车辕下的小马”
这涉及到语言的变化了,和英语因民族侵略受到了三次变化一样,汉语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对现代汉语影响最深的就是蒙元一代。
唐传奇,河间传
元杂剧,窦娥冤
我想上面两幅图可以明确说明汉语言在这近500年间发生的变化。
实际上这种巨大的语言差异在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举个例子:
子贡问曰“古之黄帝四面,信乎?”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也。”子贡说,黄帝有四张脸,可信吗?孔子说,这是黄帝用四个人守东西南北的意思。
这就是上古和战国语言差异导致的。当然这正是这种差异的出现,一个奇特的学术出现了――训诂学。这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言文课堂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言文课堂案例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