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议复河套文言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议复河套文言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严嵩没有诬陷,嘉靖没有错杀,曾铣是否真能为明朝带回河套?
朝史暮想:
河套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算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且河套地区北有山脉堵截,是汉家抵御蒙古南下的重要天然屏障。同时,河套的地理环境,也适合产马。
曾铣作为嘉靖朝的三边总制,长期在北疆抵御蒙古南下,对于河套的重要性自然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从明代中期开始,整个明军北边疆域一直在收缩,渐渐地,河套地区成为了蒙古人实际控制区域,从而使蒙古人在这个地区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曾铣要收复河套,这个初衷是好的,眼光也是老到的,这个应该给予肯定。但是曾铣是否能够收复河套?
朝史暮想认为,从当时嘉靖朝的整体态势来看,曾铣的计划很难成功。
我认为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曾铣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这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当然曾铣对敌我形势也估计的不够准确,不过就总体而言,我认为他的方向是对的,让他认真经营一段时间,不是没有收复的可能性。
嘉靖二十一年(1521年),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曾铣上奏朝廷,请求领兵十二万、用时三年,收复故地河套地区。为解决边境地区长期遭受蒙古部落骚扰的困境,这个提案确实是个壮举,在明朝中期敢这么做必定创下不世之功,然而结果就是曾铣被杀、复河套之议流产。
需要解释的是,即便曾铣不死,朝廷也不会批准这个军事行动。
一、严嵩诬陷的是夏言,并没有想着整死曾铣
嘉靖皇帝迷恋修道成仙,时任内阁首辅的夏言还算耿直,天天逆龙鳞,劝谏皇帝不要这么做,唯独大学士严嵩爱拍皇帝马屁,不仅帮着写青词,还宝贝似地戴着嘉靖赐与的道教香叶冠。严嵩为了掰倒夏言,对洁身自好的夏言无从下手,便抓住他的老丈人苏纲与曾铣的儿子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的把柄,告了黑状。
不巧当时曾铣刚刚提出收复河套的宏图大略,而身为首辅的夏言对这种于国有利的事自然鼎力支持,谁知这在极其看重权欲的嘉靖看来,就是边将结交朝廷重臣,是要造反的节奏,于是给安了个“边将结交近臣”的大罪,把夏言和曾铣一并处死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严嵩是要整夏言,但绝不希望他被杀,因为内阁首辅被处死的先例从所未有,如若夏言倒台,下一个轮到他当首辅,也就很可能也有失势被杀头的风险。于是严嵩连续六次上书请求赦免夏言的死罪,但嘉靖无动于衷。
所以严嵩的诬陷,并非冲着曾铣去,也不是为了反对收复河套之议,纯属歪打正着。
二、放弃收复河套是基于“南倭北虏”的战略考量
由于复河套流产不久,俺答汗便率兵来了一场京郊游(庚戌之变),从这个角度来讲,曾铣的提议确实深谋远虑,无疑是正确的。但实事求是地说,收复河套,就意味着防线前移,不仅后勤补给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蒙古人完全可能卷土重来,北方的边境压力丝毫未减,除非明军还有像洪武、永乐时期那样翻越阴山扫荡漠北的能力。不过武宗的应州之战印证了这样的奇迹不可能重演。
说一说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情况?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
汉武帝大统一措施: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诸王将自已的封地分给子弟,并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
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军事: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并大胜而归
汉武帝时期经济富庶、政治清明、军事实力强大,派遣名将卫青、霍去病出征重创匈奴,既败强敌又打出了大汉军威,开疆拓土。汉武帝在位期间经济、政治、军事都跃成为历史上超强大国之一。
冒顿单于作为一代英主,为何在白登之围中,仅因为一点财物就撤军?
谁都不傻!
冒顿能够困住刘邦,主要是因为刘邦当时飘了!初登大位,内无忧,外无患,达到人生巅峰的刘邦就膨胀了,不听下属劝阻,执意出征,彰显自己的功绩!然后瞎指挥,就被困在了白登,幸好收买人心得力,下属用命,硬生生阻挡住了冒顿的攻打,后来后续支援将要到达,冒顿的粮草也不多了,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就在顺坡下驴了!
从战国末期,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匈奴不断吞并周边小部落,成为了威胁中原北方的强大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以此来抵挡匈奴的不断骚扰。
在秦朝末年,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导致天下大乱,百姓揭竿而起。而在匈奴,王权的交接也并不平静,冒顿(念墨读)单于鸣镝弑父夺得了匈奴的最高统治权,这件事则被《汉武大帝》安排在了伊稚斜单于的身上,其实电视剧所演的剧情都是冒顿单于的所作所为。
而在刘邦诛秦灭楚,平定了异姓诸侯王的叛乱之后,自信心越来越膨胀,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感受到了贵为天子万众仰慕的感觉。而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日益壮大,对汉朝边境的掠夺行动也较之前更加疯狂。
于是两个王朝的领头羊不可避免的容忍不了对方,都是天之骄子,谁会服谁?刘邦不顾刘敬的反对,决定亲帅大军征讨匈奴,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骚扰边关的问题。
可刘邦中了冒顿单于轻敌冒进之计,冒顿单于安排了一些老弱病残故意展示给刘邦看,结果刘邦认为匈奴不过如此,孤军深入,最终被匈奴包围在了白登山,刘邦差点变成了匈奴的俘虏。
在“鬼才”陈平的建议下,吕后派人给匈奴阏氏送上金银珠宝,恳请单于把刘邦放了,两家就此罢兵,汉朝每年和匈奴和亲,最终在阏氏的“枕边风”的作用下,单于决定放刘邦一马,刘邦这才得以返回长安。
其实这是汉朝给了一个台阶,匈奴一方就坡下驴的行为,而绝不是为了一点点财物匈奴就放弃了击杀刘邦的机会。
首先,匈奴每次的对汉战争并不是想要占领汉朝的领土,而是在物资缺乏的北方,想最大可能掠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冒顿单于也知道,他们根本不可能统治中原,汉朝既然给面子,每年送点粮食,还能和汉朝公主成亲,也省的自己去攻城拔寨,战争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是要玩命的。
其次,刘邦属于孤军深入,汉朝见皇帝被围,大批的勤王部队正在赶来,如果孤注一掷抓住刘邦,汉朝必定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汉朝倾全国之力,匈奴未必能占的上风。
最后,此次战争的爆发点是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引匈奴兵入侵晋阳,就在白登之围的时候,韩王信的部队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如期而至与匈奴合兵,冒顿单于此时心里在犯嘀咕,恐怕是汉朝的诱敌之策,所以他不敢久留,生怕中了汉军的埋伏。
公元前201年,刘邦所封的异姓王韩王信(与名将韩信同名)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刘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
最初时,冒顿单于得知白登山上被围汉军中有汉皇帝刘邦大喜过望,命匈奴军队全力攻击,意图击败汉军生俘刘邦。但由于刘邦所率先锋部队皆为精锐,加之白登山地势险要,不利匈奴骑兵作战,两军相持不下。而此时,汉军大批主力部队已快速驰援刘邦,匈奴大军有被汉军反包围的风险。
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派使臣秘密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并晓以利害。于是阏氏劝冒顿单于说:"一但汉皇帝有失,汉军会以死相拼,且汉军大部队马上就要赶到,不如向汉朝索要财货,放走刘邦一条生路。冒顿单于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汉军拉弓上箭,从解除包围一角顺利脱险。
这正是冒顿的高明之处,让刘邦服软交了保护费,如果跟刘邦进行大会战,胜了也要死很多人,败了冒顿威信扫地,回去后可能内部有人要挑战他的地位,匈奴没有灭掉汉朝的能力,攻城能力严重不足,汉人不好统治,匈奴人水土不服,假如洪秀全杨秀清有冒顿这样的头脑,也许不会败给曾国藩等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议复河套文言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议复河套文言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