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言文廉耻论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文言文廉耻论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孩子礼义廉耻的古文?
《礼义廉耻》原文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管子·牧民》
【译文】什么叫四维?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越轨;有义,就不会妄自冒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追随邪念。所以,人们都不越轨,统治者的地位就安稳;都不妄自冒进,民众就不会有奸巧和欺诈行为;都不掩饰过错,品行就自然端正;都不追随坏人,邪恶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比较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骞偶一称字,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
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
关于培养道德的文言文?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三国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宋•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
10、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言文廉耻论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言文廉耻论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