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朗诵文言文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朗诵文言文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人朗读的古诗古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文言文朗读如何读出韵律感?
文言文朗读的韵律感源于文言句式的工整对仗、词藻的讲究华美以及平仄声调的抑扬顿挫。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形成韵律的关键所在,而平仄规律便是抑扬顿挫的根基。除此之外,文言文中往往有许多对仗句、排比句和比喻句,这些修辞手段也为朗读增添了韵律感。因此,朗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平仄声调的抑扬顿挫,充分展现对仗句、排比句和比喻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还有注意文言句式的气口,力求朗读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气势磅礴,从而凸显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律感和艺术美感。
邯郸学步文言文朗读?
从前,燕〔yān〕国寿陵有一个人,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决定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走路。
一进邯郸城,他就觉得路上的行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yǎ),很有特点,就跟在行人后面一扭一摆地学起来。
学了几天,不见进步。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习惯太顽固了,只有把原来的走法彻(chè)底忘掉,才有可能学到新的走法。于是,他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xiè)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当他返回燕国时,只好爬着回去。
有什么参加朗诵大赛、适合朗读的古文推荐?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既然要参加朗诵大赛,面对的评委和观众,很难保证都是高水平的文化人,不宜用那些过于生僻幽隐、诘屈聱牙的古文。否则你在台上激情勃发地朗诵半天,听的人云苫雾罩不懂你在说什么,很扫兴的是不是?
而且朗诵嘛,对于文章在声韵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句子结尾最好元音响亮、饱满,有利于表达情绪增强感染力。这样的话,过于古早的文章往往就不合适了,因为语音是随着时代演进而不断变化的。那些中古以前文章,也许刚写成时非常流畅好读,可是语音变个几百一千年,有些字音都不一样了,读起来容易磕磕绊绊的中气不足。
所以推荐《少年中国说》,这是写于1900年代的作品,字音几乎与现代一模一样。本身又是浅近文言,还上过教科书,知名度高通俗易懂。梁公古文功底深厚,他的文章特点就是气势充足、宣传鼓动力强,文字也是雅驯萃美的,如下面最著名的这段: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其实梁公这文章挺长的,太长了,语文课本上应该都是节选。如果嫌“过熟”,可以网搜一一下全文,选那些课本上没有的段落,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这段:
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治天下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朗诵文言文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朗诵文言文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