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言文和氏璧的启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文言文和氏璧的启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和氏璧》韩非子这篇寓言带给人什么人生和生活的启示?
卞和在荆山得到璞玉之后,先后两次,把璞玉分别献给了楚武王、楚文王,分两次被砍掉了腿。后来,到了第三次,把璞玉献给了楚成王。楚成王命玉工琢磨加工这块璞玉,真的是一块宝玉,便给它取名叫“和氏璧。”
卞和这个教训,是很深的。有哲人给我们总结了说话、做事三原则,对避免遭受卞和被砍掉腿那样的灾难,是有价值的:
一、说话三原则:
该说时,会说,水平;
不该说时,不说,聪明;
知道何时说,何时不说,高明。
二、做事三原则:
该干时,会干,能力;
不该干时,不干,明智;
知道何时该干,何时不该干,英明!
德配其位大吉,德不配位,凶!能力和地位也是如此。人微言轻,地位低的时候要掩藏自己的才能,否则容易找人记恨。楚人何罪,怀璧其罪。等自己地位逐渐提升的时候逐渐释放自己的才华。尽量保守处之。社会很凶险,要有敬畏,处处小心,否则一招错,万劫不复。平常人如此,地位高的人更是要注意。
在敌胜吾寡的局面,不动一兵一卒,投其所好,以智取天下,这是上上策。打动干戈,生灵涂炭,这是佛家所不想看到的,也是平民百姓不想看到的,蔺相如知道秦王爱惜这个和氏玉,简直爱到骨子里,以死相逼,秦王暂且退一步,不过后来的赵国也最终亡国,和氏壁也成了秦国的玉玺,这就是时也命也。
和氏璧的故事
与和氏璧有关的最著名的典故是完璧归赵。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赵惠文王得到稀世之宝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怕给了秦国玉璧却得不到城。蔺相如请命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给赵城,遂用计取回了和氏璧,并叫随从化装从小路逃走,完璧归赵。后来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玉玺,在上面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之状,相传是由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的,此玺后来代代相传,因此也称为“传国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言文和氏璧的启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言文和氏璧的启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