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挑拨离间文言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挑拨离间文言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形容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古文?
在古文中,形容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词语常见于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中。它通常指的是一些人故意刻意地说一些不实的话或者夸大事实,以达到挑拨离间和煽动争端的目的。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行为不仅仅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因此,在古代文化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关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警示和教诲,以此来告诫人们不要参与或者是纵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投笔从戒”是什么意思?
投笔从戎说的是我国汉代大将军班超的故事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觉得写书是柔弱书生做的事情,作为男子汉,不能老这样虚度此生。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抄写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后来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服重重困难,先是杀匈奴使臣结交了鄯善,后来又在于阗杀死挑拨离间的巫师,与于阗修好。其他西域的小国家也纷纷来投靠,不但孤立了匈奴,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嚯嚯和霍霍的区别?
1、指代不同:霍霍指闪动迅速的样子。嚯嚯指磨刀等的声音。
2、侧重点不同:霍霍是方言,文言文通假字:“霍”通“活”。嚯嚯是拟声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3、引证用法不同:霍霍是茅盾《子夜》五“他的尖利的眼光霍霍四射”。嚯嚯骆宾基《关于饲养员给狗咬伤的问题》:“蔡进福嚯嚯地笑道”。
朱棣起兵檄文?
《朱棣靖难檄文》
(明成祖朱棣 公元1399年)
盖闻书曰:不见是图。又曰:视远惟明。夫智者恒虑患於未萌,明者能烛情於至隐。自古圣哲之君,功业著于当时,声明传于后世者,未有不由于斯也。今事机之明,非若不见,而乃不加察,请得以献其愚焉。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不幸我皇考宾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刀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诸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剃草菅,曾何有然感动于心者!诸王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夫昔我皇考广求嗣续,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骚动天下,直欲屠戮然后已。谓以大义灭亲,不论骨肉,非惟杀我一身,实欲绝我宗祀。当此之时,计无所出,惟欲守义自尽,惧死之臣,以兵相卫,欲假息须臾,然后敷露情悃,以祈哀愍,冀有回旋之恩,滂沛之泽。书达阙下,左右不察,必求以快其欲。
古语云:困兽思斗,盖死逮身,诚有所不得已也。都督宋忠,集兵怀来,尅日见攻,乃率锐兵八千御之,兵刃才交,忠即败北,遂生擒之,全其首领,待之如故。当冀左右易心悔祸,念及亲亲,哀其穷迫,重加宽宥,使叔有更坐之望,下无畏死之心,如此则非特叔之幸,实社稷之幸。
昔者成周隆盛,封建诸侯,缔八百余年之基,及其后世衰微,齐桓、晋文成一匡之功。虽以秦楚之强,不敢加兵于周者,有列国为之屏蔽也。秦废封建,二世而亡,可为明鉴。今不思此,则宁有万乘之主,孤然独li于上,而能久长者乎?诗曰:'价人维藩,太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谨以是为终篇献。万一必欲见屠,兵连祸结,无时而已。一旦有如吴广、陈胜之窃发,则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敷露衷情,不胜恳悃之至。苟固执不回,堕群邪之计,安危之机,实系於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挑拨离间文言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挑拨离间文言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