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入国都文言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不入国都文言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亡鸦不渡寒塘出自哪里?
这句是流行歌曲歌词吧?如果不是听错了误录,就是附庸风雅半通不通的文言。鸦,古文有寒鸦,有归鸦,有暮鸦,有昏鸦,有栖鸦,有宫鸦,有飞鸦,有玄鸦,就是没有亡鸦!从语言学角度看,亡鸦只能理解为死鸦,看这句话,似乎表达的是飞鸦不渡寒塘的意思,估计写这个歌词的人认为“亡”有流亡流逝的意思,由流逝联系到飞逝,这就是胡乱联系了。 另外我怀疑原唱唱的是暮鸦,听成了无,写成了亡。
网络歌曲君临天下
歌词如下:
君临天下 - 洛天依/王朝
词:沈栀
曲:王影
山河铁蹄下 翻手覆雨没黄沙 白衣卿相
谢了风流花 烈火葬国都 故里青山两相顾
十年大梦 爱恨破浮屠 弦上箭裂悲风
旌旗书吾名 彼时以墨作尘此时烽火战鼓震星辰 三尺青锋弑了多少不归人
亡鸦不渡寒塘惧我绛衣共雪尘 换得声名加身君临天下城 弃我昔时笔
古代为什么称朝不称国?
因为在古代“朝”是指朝廷,地位等同中央,“国”则往往是王朝内部的藩国或者外部的属国,如汉朝时期的齐国、吴国和明朝时期的朝鲜等,被赋予低于中央的地位。
古代的“国”跟“朝”的区别,跟政权更替没关系,跟地域大小没关系,更实力大小也没关系。古代的“国”跟现代的“国”含义不太一样。古代“国”其实应该叫做“属国”更为恰当一点,是分封制度的产物。
从秦朝至清朝,一共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间,江山易主、王朝更迭,更是达到数十个之多。在这千年的岁月里,这些政权国家的代名词,都是用“朝”或者“国”来代指。
只是不知道大家在翻阅史书的时候,是否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春秋战国年间,称呼一个国家政权都是用“国”来代替,可是到秦朝大一统以后,国家政权的称呼转变成为了“朝”,在接下来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周边政权用“国”来代指以外,一直都沿用着朝代的说法,这到底是何原因呢?
先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入手来分析二者之间的不同,“朝”的含义为“面对、面向”,可以引申为上朝、君臣朝见等意,所以“朝”特指一个国家政权或者是政府。而后世的史学语言家认为,“朝”所指的就是在中原上确立了政权的各个王朝。
“国”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一个国家,但是这个字在古文中仍然包含着“疆域、领土”的意思,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它还特指某一个地方的“都城”,所以“国”字主要指领土主权,是客观存在的政治实体。
“朝”比“国”要更加的高级一些,但这只是后世历史学家们的定义,而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国”用的是比较频繁的。
“国”的意义很清楚,指的就是国家,最早跟“国”搭队子的就是“邦”。在《周礼》中加载到:“大曰邦,小曰国。”所以在夏商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诸侯的领地都称之为“国”。
而“朝”这个称呼是来源于“朝廷”,是天子所在的朝廷,一家之天下为“朝”。从这点出发才赋予了夏商周为“朝”的后缀。
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才从“国”变为了“朝”。“朝”既然是指朝廷,那么其地位就自然等同于中央了。
而“国”往往是一个王朝内部的藩国或是外部的属国。就比如汉朝时期的齐国、吴国;还有明朝时期的朝鲜等等,被赋予了低于中央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入国都文言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入国都文言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