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言文假期结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文言文假期结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释义:天下之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才能知道怎样。
2、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3、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4、所用;用来 《韩非子 五蠹》: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释义:施行仁义和机智善辩,都不是用来保持国家的办法。
古人假期有多长?
现今中国每年有11天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51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我们拿唐代做个对比吧,因为中国给固定节日放假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开元25年,唐玄宗发布《假宁令》,规定每年节假日47天,其中元日(也就是春节)放假七天,冬至也放七天。
是不是觉得唐人比我们多了36天简直要上天?不过这是没把日常休息算进去,我们每周休2天,唐人每10天休1天,称为旬休,一年36天旬休,加上节假日就是83天。
除了旬假和节假以外唐人还有不定期的假日,比如探亲假,如果你老父母住在3000里以外,那每3年可以得到除开旅程以外的30日探亲假,如果父母只在500里以外,那每5年探亲假有15天。
玄宗以后,唐代的定休制度还有变化,最多的时候旬假和节假加起来超过100天(据郑氏书仪),这就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了,所以古代的假期还是很人性化的。
而且古代的节假日庆祝活动非常的多,且不说长安这样的都城会在重要节假日举行名目繁多的庆祝活动(比如元宵灯会),就是一般州县在庆祝节日的时候,官府和乡绅富户一起出钱出力也搞得非常的隆重,吸引百里八乡的居民进城庆祝。
小时候看过一本书,讲唐代各种节日的娱乐活动,比如元日(正月初一)守岁,燃放爆竹;人日(正月初七)唐皇宴群臣赏雪赋诗;上巳节(三月三)官府拨款发红包,皇帝给百官赐宴,寻常人家则是踏青郊游,杜甫就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其他诸如上元节中元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各种活动数不胜数,而且古人比之今人在节日仪式上也是更加的讲究,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庆祝都是拜天祭祖的延伸,是宗族乃至家国的团聚,是不可小视,不可轻慢的。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现代的上班制度简直是惨不忍睹,要是回到古代是不是就可以“闲敲棋子落灯花”了?
实际上古代的工作制度仍是惨不忍睹,假期时间仍是少得可怜。
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唐代的制度最人性化,除了延续汉代以来的五日工作一日休沐外,唐朝官员还享受全年53个节庆假日,比如皇帝的生日放假3天等,婚丧假也有明确的规定。
到了宋朝,节假日比唐代多了一天,但是只有18天定为“休务”,剩下的36天节假日仍要正常上班。
清代的时候,假期就是说没有就没有的,若有国家大事发生,连续工作五、六天的情况也是有的,何谈假期问题。
仔细算算,古人比工作单休的人还要惨! ! !
不同的朝代,休假制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滕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其中“十旬”就是唐朝官员的法定假期,称为“旬假”,即每十天休假一次。而像秦汉时则有“修休沐”,《霍光传》中有“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即是霍光放假归家的意思,这个“休沐”是五天放一次假,因为秦汉时有五日一沐浴的习俗,所以官府这样安排假期。
(唐寅《落霞孤鹜图》局部)
而宋朝的假期应该是最多的,官员大小节假应该有一百多天,即使到了南宋,宋朝官员的法定休假每月也有十天。
明朝的休假日比较短,普通的文官大概每年的旬修只有十天(不包括假日,病假等),而《明史》中好像记载过庶吉士(庶吉士可以说是储相)也是休沐制度。明朝所有假日加起来我感觉应该有四十多天,跟宋朝相比,明朝的官员不仅薪水少,工作量还这么大。
而假期还分种类,上述所提及的类似于我们的星期天,而节假日是很多的,明朝的官员在元旦应该有十天的假日。而像上文所提及的病假,时间则很长,不同的朝代规定也不一样,比如明朝的官员修病假有的能有三个月。除了这些还有在古文中经常见到了“丁忧”,即丧假,这个时间就非常长的,根据传统的孝道,人子应该守制二十七个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言文假期结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言文假期结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