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庭训文言文翻译陈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庭训文言文翻译陈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庭训典故?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小步快走)”。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能正确的说话)“是”,“退而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能在社会立足)”“是”,“退而学礼。”
这就是“庭训”的典故。
典故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庭训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引用典故和故事来教导子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庭训典故:
1. 三令五申: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秦始皇派遣廉颇、蔺相如去与赵国谈判的故事。秦始皇给两位将军下达了三令五申的命令,强调了任务的重要性和要求的严格性。
2.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出自《三国演义》。形容了互相竞争的三个平凡的皮匠,通过互相比拼和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功。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奋斗,平凡的人也有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3.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倒行逆施,颠倒黑白的行为。这个故事讲述了赵高欺君罔上,倒行逆施,将鹿说成了马的情节。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韩策五》。讲述了楚国人送给韩国人一幅画蛇的故事。后来韩国人为了显得更加纯熟,又在画蛇的画上添了蛇的足,结果画得不好看。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盲目趋炎附势,要有适度和自知之明。
5.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为了报仇雪恨而忍辱负重,苦心积虑的行为。这个故事讲述了刘邦卧薪尝胆,忍受了屈辱与苦难,最终战胜了项羽,夺取了天下的情节。
这些庭训典故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故事和典故的形式,向后代传递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培养子女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庭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孔 子 庭 训
---说说父亲的启蒙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陈亢问老师的儿子伯鱼:“你在令父那里学到了什么密传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一个人站在堂上,我快步经过堂下的中庭。他就问:‘你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就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回去后便开始学诗。又有一次他依然一个人站在那,我又快步经过堂下的中庭。他问道:‘你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就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去后便开始学礼。我私下里只听到这两番教训。”陈亢退下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得到了三方面的收获:一是应该学诗,二是应该学礼,三是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庭训文言文翻译陈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庭训文言文翻译陈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