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文言文翻译母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轼文言文翻译母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轼与母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教育苏东坡要有仁爱之心。苏宅院子里有一片小树林,林中栖居着多种飞鸟。苏东坡小时候最爱和小朋友们在这片林子中玩耍。一天,有一只非常漂亮的鸟叫桐花凤,被老花猫给逮着了,撕咬之间,被苏东坡发现了,他从猫嘴里将小鸟夺下。
正好程夫人路过,看见苏东坡手捧着鲜血淋淋的小鸟,问明原因之后,因势利导地教育苏东坡说:人不可乱杀生,要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一定要记住。
这件事在苏东坡幼小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印记,这对他长大后步入官场,一生主张以仁政治国的政治思想不能说没有关系。
四十年后,苏东坡为此还特意写了《记先夫人不残鸟雀》,详细记述此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崔杼的人为独揽朝政杀害了齐庄公,立庄公的弟弟为国君。国事安排已毕,他对太史伯说,前几天,主公调戏我的夫人,结果被人杀了,为了照顾主公的面子,所以你在记录历史时要这样写,“先君害病身亡”。结果那个太史伯不为所惧,写道:“夏五月,崔杼弑君庄公”。崔杼大怒,把他杀了。然后继任者再上来,还是写“崔杼弑君庄公”,又杀,连杀好几个,后来崔杼服了,把最后一个史官给放了。而齐国南部一史官听说史官都被杀光了,怕史书没人写,抱着竹简要到朝中去写史,走到半道上,听说最后一个史官被放了,才折返回去。
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季札挂剑”的故事:吴国有一个公子叫季札,国王派他出使晋国。出使途中路过徐国时,他拜访了徐国国君,两个人非常投缘成了好朋友。季札注意到,徐国国君总看他腰间的宝剑。季札读懂了他的心思,想把这把剑赠送给他,但是,当时有一个规定,作为外交使者,身上必须佩剑。他想,等出使完了再把剑送给徐国君。然而,等他从晋国归来再到徐国时,却得知徐国君得急病死了。季札想把宝剑送给徐国君的继任者,但是继任者说,国君活着的时候没跟我交代过这件事情,所以这么贵重的礼物不能收。无奈,季札去祭拜了徐国君,祭拜完事后,他从腰间解下宝剑挂在了徐国君墓边的树上,然后扬长离去。
什么叫潇洒,我觉得这才叫真正的潇洒。
东汉名士范滂被捉。知县接此公文后不上堂而哭泣,范滂说:“一定是朝廷要捉我,知县不愿捉我。”范于是自己去县衙投报。知县是好官。范自上囚车时,母与二子同送。范对母说:“吾不孝,不能侍奉老母而犯罪入监。”母说:“你能与名土李膺等一同下狱,吾心喜甚!”范回头对二子说:“我此去不回,有话教训,坏人不好,勿做,好人如我亦不好。”
读罢此故事,我泪流满面。恨不能遇上这样的大写的人。
范滂的故事,也给苏轼树立的榜样。
以身作则。一次,十多岁的苏轼夜读《后汉书·范滂传》,有所感慨而跪请其母曰:“儿愿为滂,母亲许我乎?”母大喜答之:“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乎?”
【译文】苏轼问母亲说,“母亲,儿长大后要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程夫人十分高兴地回答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苏轼母亲教孩子读书的文言文原文?
苏轼,字子瞻,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母程氏是一位具有才学和教子有方的母亲。以下是关于苏轼母亲教子读书的文言文原文:
苏轼之母程氏,聪颖好学,教子有方。尝语子曰:“汝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苏轼自幼便矢志读书,勤学不辍,终成一代文宗。
程氏又曰:“学问之道,贵在勤勉。勿以岁月之长,勿以他人之懈怠而自弃。”苏轼听后,深以为然,遂励志求学,终成大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文言文翻译母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文言文翻译母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