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子曰写的文言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子曰写的文言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有关读书的文言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学岂益哉也?”
孔子曰:“夫君无谏臣则失政,士而无教友则失德.御狂马不释策,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亦深乎?”
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古文翻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
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从孔子所处的时代至今,人们所谈的孝多半是讲能够赡养父母而已。所谓赡养,就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和费用的行为。也就是说,做子女的多数认为应当对父母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应在在物质上对父母进行帮扶。
但是,这种行为缺少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恭敬,因此并不能算作是真孝。孔子在提出这个观点后,论证极为简单,用一个类比而已——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是说,就算在家中养条狗或是养匹马都要把它们喂饱,对自己的父母若是只有表面上的养,和养些阿猫阿狗有什么区别呢?这一句话,有力地驳斥了“能养即孝”的观点。
孔子文言文故事?
故事原文: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
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
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
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
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
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子曰写的文言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子曰写的文言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