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评价秦川杂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甫评价秦川杂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作者如何写秦州的阴雨天气的?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这是《秦州杂诗二十首》的“十七”。诗写秦州阴雨。杜甫到秦州本就落魄,又逢阴雨连绵多日,更觉凄凉寂寞。
《秦州杂诗》其十七“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写得甚为生动贴切。天水屋舍大多为土木结构,富裕一点的人家屋顶上面铺瓦,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屋顶铺上黄泥茅草就可以遮风挡雨。“幔”就是天水人屋门上挂的布帘子,一般是作为挡风用的。由于房屋结构简陋,房檐进深也比较浅,一遇到大雨连天,房檐上的雨水如线一般簌簌而来,布帘子自然被淋得湿漉漉的。“山云低度墙”句即点出了诗人细微的观察力,又描写出了天水由于气候湿润,天上的乌云似乎都压在了院子周围墙上雨天的特点。而“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由于雨多而草木茂盛,道路泥泞,再加上杜甫寄人篱下,很少有朋友来访的社会现实。
秦州杂诗其一杜甫赏析悲的原因?
诗人究竟缘何而“悲”,其“满目”所“悲”究为何事?
一、携家飘零:身世遭际实可悲。首联一开篇,诗人即云“满目悲生事”,直接点明所“悲”之因在于“生事”。生事,表面之意不言而喻,指的是谋生之事,后之《发秦州》诗亦有:“我衰更疏懒,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明确点出“无食”、“无衣”,生活无以为继的悲愁。
二、满目秋景:触目所见惹人悲。秦州位于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诗人行至陇山就不由得心生怯畏,犹豫徘徊不敢向前。
三、战事未平:生民国事皆可悲。诗人一路向西跋涉,还要一边不停地“问烽火”,“问烽火”三字又向读者透露出新的信息。这首诗说明“烽火有报平安、报警两种”,而这时期老杜是经常留心看烽火的。老杜此来,正值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之际,无时不在遭受“掳掠杀伤”、“转死沟壑”之忧,因而在西行途中提心吊胆,随时注意前方是否有战事发生。
由此可见,“‘悲’字乃一篇骨子”(《读杜诗愚得》卷五),诗人所悲的不仅是自身的穷愁潦倒、进退失据,更是其一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表现,是对战火之中民不聊生的悲悯、悲愤与悲慨。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解释?
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是一首关于军旅生活的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战争不断的忧虑和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 “莽莽万重山,孤城石邑里。”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身处的环境,展现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气氛。在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使用“莽莽”“万重山”等词语,强调了山势的险峻和地形的复杂,暗示了战争的艰苦和危险。
- “朝来试揭篷,冰岸见沙渚。”这两句诗描写了早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在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使用“冰岸”“沙渚”等词语,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 “飞霜任青鬓,照水幸白头。”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使用“飞霜”“白头”等词语,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在这两句诗中,作者通过使用“客愁”“舍此”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秦州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战争不断的忧虑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评价秦川杂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评价秦川杂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