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己亥杂诗五主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己亥杂诗五主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己亥杂诗其五主题?
《己亥杂诗·其五》主旨:诗人对于自己即将脱离官场和京城,再难返回,怀着无限的伤感与不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
诗人用“落红”代替“落花”,巧妙地将“落”隐含的悲伤凄苦之情淡化并转为豁达而乐观的大爱,可见诗人选词炼字的精准与巧妙。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当时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上接取家眷,这组诗就是在往返途中创作的。本诗着重表达了诗人辞官的决心,以及离开仕途却依然不忘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
己亥杂诗第五首写了诗人哪三种心境?
写了诗人以下三种心境:1、心甘情愿的远离官场。2、虽不在其位,但心系国家。3、人非草木,熟能无情。
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诗是什么?及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第五首诗是《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另外《己亥杂诗》第五首最后两句可谓千古名句,诗的后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即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多么新奇的诗句。在古人眼里,凋谢飘零的落红,总是引起叹息和伤感的“无情物”;然而作者却看到它有情的、积极有为的一面,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五年级古诗三首背景资料?
五年级古诗三首包括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些古诗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以陆游的《示儿》为例,其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时的当政者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对外求和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对此,陆游表达出深深的忧虑与愤慨。《示儿》是他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的一首诗,也被称为古代的“墙头诗”。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古诗的背景对于理解古诗的含义有着巨大的帮助。例如,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示儿》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同样地,了解林升和龚自珍的创作背景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学习这些古诗时,我们可以尽量结合作者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来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己亥杂诗五主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己亥杂诗五主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