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己亥杂诗的戏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己亥杂诗的戏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龚自珍中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场面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场面可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己亥杂诗当时发生了什么?
在清朝道光十九年,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封建制度的腐败落后,导致了百姓们处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龚自珍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因“动触时忌”,受到排挤。公元1839年,也就是道光十九年己亥,他辞官南归,途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许多激扬、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叙事抒情?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己亥杂诗》是大型组诗,三百一十五首绝句,随感撰就,原无写作计划积累成篇,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迹”,既有现时的观感,又有往事的回忆;既包括对个人身世、事业、理想的感慨,又包括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时政得失的关切。思想内容以积极、健康为主,保持了以往的战斗锋芒,但仍有消极思想、行为的表现,如“选色谈空”,这其实是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示。作者亲自编定刊行这些组诗。大体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编次,这种编排虽无深意,但在客观效果上呈现出完整性与深刻性,原因是:它是作者在一生的关键时刻和特定遭遇中写成的。作者“动触时忌”、屡遭迫害,终于在己亥年辞官归乡,这表明他不容于统治阶层并与统治者决绝之情。在旅途中,抚今追昔,思潮起伏,诗如泉涌,汇成巨制,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作者大半生的影像和思想。组诗写法多样包括记事、抒情、言志题赠、酬答等。由于思想内容复杂,其艺术风格也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组诗第一首实是组诗的序诗。作者开宗明义,以诗言志抒怀,宣泄其不平之气,表现其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作者屡次遭受官僚顽固派的打击,变法革新的主张不能实现,被迫辞官归乡,但其抨击时弊、针砭衰世的愤懑之言,仍情不自禁地倾泻在诗中,不吐不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己亥杂诗的戏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己亥杂诗的戏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