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杂诗十二首图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杂诗十二首图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杂诗十二首与咏怀八十二首的区别?
写的都是忧虑的复杂感情。
一、创作背景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陶渊明54岁时,即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37岁时。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二、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三、写作特色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急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赏析课件?
1,齐读前六句
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呢!
4,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陶渊杂诗十二首?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原文:
其 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杂诗十二首图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杂诗十二首图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