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渊明杂诗师范朗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陶渊明杂诗师范朗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陶渊明的杂诗朗诵?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杂诗陶渊明的白描手法是哪句?
运用白描手法的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运用白描手法的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杂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诗歌。 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做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是什么意思?
《杂诗》 晋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 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与朱自清的《匆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者的共同之处如下:
一、写作背景
1、作者生平: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和朱自清(1898年—1948年)都出生于出身于没落旧仕宦家庭,家道衰微,同样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在他们从仕的过程中也都经历了旧势力的打压,一度有壮志未酬的苦闷和迷茫。而《匆匆》和《杂诗十二首》就是写于这样的时期。
2、作品背景:《杂诗十二首》写于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那时候陶渊明50岁,距离他辞官归隐已有十年之久。那么这时候的陶渊明是不是真正的享受田园生活,心中毫无波澜了呢,显然不是的。在《杂诗》中就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句子。
《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在“五四”落潮时期,当时社会充斥着各种迷惑和彷徨。结尾连用两个“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心中不满,全诗也弥漫着怅然若失的气氛。
二、写作手法
反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文极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两篇作品都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从《匆匆》大量的运用了叠字如“头涔涔而泪潸潸、茫茫然”,对仗工整的排比句,和11个疑问句的灵魂叩问,以及《杂诗十二首》中反复出现“日月”,都使得诗文百转千回荡气回肠。
三、寓意的表达
两篇文章都用自己无所作为和时光的匆匆做对比,表达了志业难成的焦虑。警醒和感召周边人生命短暂,要珍惜时光,否则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匆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十二首》
四、作者风格
两位作者不似豪放派们的潇洒恣意,气势磅礴,而是用谆谆教导的口气,运用对生活极致的体验,寓情于景,含蓄委婉低诉自己的碌碌无为,表达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总结:相似的生平和际遇,使得创作者的风格情趣也很相近,这在诗文中还有很多。只有打开历史背景这个窗口,才能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和他们隔着遥远的时空对话,精确了解其中的深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渊明杂诗师范朗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渊明杂诗师范朗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