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渊明杂诗其5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渊明杂诗其5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情感和表现手法?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五首,即本诗是对第三首“盛衰不可量”,“眷眷往昔时”的呼应与扩展。
前四句是站在现在看昨天,昨天的生命意象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间六句是站在现在看今天,今天的生命意象是“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以下四句是站在现在看明天,明天的生命意象是“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暗示了生命是一叶前途未卜、漂泊无定的孤舟。“藏舟于壑,以为安固,但夜半尚有有力者负之而走”(《庄子·大宗师》),壑舟的意象,暗示养生以延寿的徒劳和惜生保命的枉然。它把时间隐喻为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这个巨人在不知不觉中已把生命之舟背负而走。生命之舟又暗含着时间如流水的意象。人想在时间巨人的手中挣扎一番,舟想在时间急流中停留片刻都是不可能的。从现在看未来,生命的明天不是以年、月、日来计量,只能以“须臾”、“几许”来推测了。在茫茫的时间的水面上,不知生命之舟将在何处停泊。“未知止泊处”,既暗示了生命之旅的不可预料性,又暗示了停泊是生命之舟的必然归宿。从而预示和隐含了变奏之七生命终点的主题。陶渊明杂诗的写作背景?
《杂诗十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此诗为《杂诗十二首》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此诗做于陶潜辞官归园田居八年后。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作中的一首。
杂诗陶渊明的白描手法是哪句?
运用白描手法的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杂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诗歌。 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做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运用白描手法的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渊明杂诗其5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渊明杂诗其5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